国民大革命的具体过程

如题所述

国民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在此期间,帝国主义策动、支持下的军阀混战继续扩大,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合,社会根本矛盾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

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由此逐步兴起。五卅运动代表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在工农运动推动下,广东实现了统一,成为北伐根据地。

北伐军胜利进军,革命由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中下游,极大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促进工农运动的发展,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当革命日益深入,与北洋军阀矛盾即将解决之时,新矛盾上升并迅速激化,统一战线内国民党右翼分子与帝国主义买办和大资产阶级相勾结,分裂、背叛革命。

蒋介石率先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社会依然保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大革命失败了。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国民革命,也称大革命,第一次革命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顺应世界潮流,适应时代步伐,着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并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大会通过了《宣言》,孙中山就《宣言》的宗旨作了演说,并说明通过的《宣言》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对内推翻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大会正式决定国共合作(孙中山采取党内合作,如:共产党员周恩来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而国共合作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党内合作。

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以《宣言》发表为标志,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增加了新的血液,加强了各革命力量的联合,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工农革命北伐革命兴起。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民大革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14
[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权] 2. “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 3. 蒋介石夺取最高领导权:“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中山舰事件从实质上讲,是蒋介石为破坏国共合作,谋取领导权而制造的反共磨擦事件,是国共关系史上发生的一个重大转折。而通过”整理党务案“之后,蒋介石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为发动反革命政变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4. 而面对蒋制造的一系列反共事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采取一系列妥协退让的方针政策,一是对蒋介石本质的揭露,二是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批判。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的条件 a. 蒋掌握国民党最高军政大权; b. 阴谋迁都南昌,并镇压赣、皖革命运动,这是蒋发动政变的信号。 c. 与帝国主义和各反动势力勾结,这表明蒋介石在此时已经完全蜕变为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代理人。 d. 蒋、汪密谈“分共” 这些迹象表明蒋发动反革命政变时机已经成熟。 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3.李大钊遇割 4.“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在蒋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汪精卫迅速右转,召开分共会议,连续发布“纠正”工农运动“过火”的训令,公然压制工农运动和共产党人,而且在汪精卫的纵容下,反动军官夏斗寅、许克祥先后发动了马日事件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举起了公开反共的旗号,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动,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完全破裂,国民大革命运动失败。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这一问题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而且是对国民大革命的运动的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老是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师: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国民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功不可没,其功绩和影响是什么? 国民革命留下的深刻教训是什么? 同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有哪些重大发展? 1. 大革命运动失败了,这里的失败主要是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发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它的失败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从客观上讲,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从主观上讲,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这也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2. 国民革命功不可没,其最大的功绩就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气焰。 3. 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克服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和革命武装。 4. 对这个问题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对比总结 领导阶级: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国民革命是国共合作领导的; 革命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国民革命打垮了北洋军阀; 群众基础:国民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25
1925年5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五卅运动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并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从而揭开了大革命的序幕。
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1925至1927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与辛亥革命相比较,其不同点在于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 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它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1926年6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