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跟拟人修辞手法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1、用法不同。

比喻一般是会把抽象的具象化,使其生动形象。而拟人则是把某物当作人来描写,以人的动作,视角来看待某物。

如果句子中用了人才会做的动作词,或者描写人才会用的描述,就可以判断为拟人修辞,比如:“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本没有脚步,用了拟人修辞才有了脚步。

而比喻则不同,一般是某物比作某物。比如:“幸福像花儿一样”本来幸福一次词是抽象的,但比作花儿后,仿佛能让人看见幸福的味道、颜色、形状,非常的漂亮美好。但如果是比做了某人的话,就应该判断为拟人修辞。

2、包含关系不同。

比喻包含拟人,拟人是直接把物当人来写。反过来说,拟人补上比喻词和喻体之后,也就转换成了比喻。 

3、作用不同。

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还能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拟人句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4、分类不同。

比喻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可分为“明喻(直喻)”、“暗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

拟人手法可分为三种情况。把非生物拟人化。把有生物拟人化。把抽象概念拟人化。

5、出处不同。

比喻的名称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抑》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开始对比喻进行研究。到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有专篇对比喻进行全面、精辟的论述。

到了明、清,出现了明代徐元太的《喻林》、清代吕佩芬的《经言明喻编》等编汇比喻现象的专书,使比喻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拟人的名称出自叶圣陶 《倪焕之》二一:“擎着手枪怒目拟人的‘三道头’、 印 捕、 华 捕,又冲到群众面前示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比喻

百度百科-拟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比喻,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 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 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 喻、暗喻、隐喻之分。 比喻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比喻要有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1)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2)母爱似山,父爱似海。 (3)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 色。 (4)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5)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 (6)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7)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8)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 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 格化”。 拟人的运用形式 (1)把动物拟人化。 (2)把植物拟人化。 (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 例句: 1.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2.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4.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5.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6.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7.春天像刚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8.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0-11
比喻和拟人尽管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密切。请看下面两个例句:
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
②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同上)

例①②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温柔”和“会打扮自己”)写兴安岭,因此都是拟人。如果把上面两例改写一下,就可变成比喻:
③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④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从例①~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比喻和拟人的关系。拟人实际上暗含着一个比喻,比喻略去了比喻词和喻体,让描写喻体的词语直接同本体发生关系,就成了拟人。反过来说,拟人补上比喻词和喻体之后,也就转换成了比喻。

但是,比喻和拟人又是有着明显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比喻是用喻体同本体作比(明喻和暗喻),或用喻体替换本体(借喻);拟人用描写拟体(实际上是暗含的喻体)的词语去直接描写本体。
(2)在比喻里,喻体必须出现,本体可以出现(如明喻和暗喻),也可以不出现(如借喻);在拟人里,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并不出现,只是拿适用于描写拟体的词语(即适用于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本体(即事物)。
(3)在比喻中,喻体是确定的:在拟人中拟体(人)没有出现 ,是虚指,可据描写拟体的词语去推断,所以拟体往往是不确定的。如性情“温柔”的,不一定是慈母,还可以是别的人。又如,“会打扮自己”的,不一定是少女,还可以是年轻妇女或小伙子或其他什么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作为人看待,就是具有人似的特点,例如有感情,有动作以及语言, 比喻:也就是打比方,用某一事物或情节来比另一事物或情境。
第3个回答  2019-05-19
1,还可以说下雨天时雨滴溜进了我的衣服里。
第4个回答  2019-06-08
1、用法不同。
比喻一般是会把抽象的具象化,使其生动形象。而拟人则是把某物当作人来描写,以人的动作,视角来看待某物。
如果句子中用了人才会做的动作词,或者描写人才会用的描述,就可以判断为拟人修辞,比如:“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本没有脚步,用了拟人修辞才有了脚步。
而比喻则不同,一般是某物比作某物。比如:“幸福像花儿一样”本来幸福一次词是抽象的,但比作花儿后,仿佛能让人看见幸福的味道、颜色、形状,非常的漂亮美好。但如果是比做了某人的话,就应该判断为拟人修辞。
2、包含关系不同。
比喻包含拟人,拟人是直接把物当人来写。反过来说,拟人补上比喻词和喻体之后,也就转换成了比喻。
3、作用不同。
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还能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拟人句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比喻,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 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 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 喻、暗喻、隐喻之分。 比喻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比喻要有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1)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2)母爱似山,父爱似海。 (3)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 色。 (4)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5)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 (6)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7)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8)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 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 格化”。 拟人的运用形式 (1)把动物拟人化。 (2)把植物拟人化。 (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 例句: 1.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2.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4.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5.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6.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7.春天像刚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8.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