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如题所述

在每次完成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之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开展研讨,即引导他们把在探究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和想要说出来的话通过课堂讨论、互相交流等形式表达出来,起到相互启发的作用,从而找出被研究事物的共同的 、本质的属性并加以概括,使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一定层次上的科学概念。由此可见,组织学生研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

如在上《金属》一课时:1.抽象金属的共性。在每一组观察或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讨论前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讨论题,以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维,鼓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尽量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和想说的话。讨论题是:你在观察铜、铁、铝等物质的外表中看到了什么?铜、铁、铝的外表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木棍、玻璃棒、粉笔呢?通过传热、导电实验,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从金属延展性实验发现,把铜丝、铁丝、铝丝弯折或捶打后有什么变化?把木棍、玻璃棒、粉笔弯折或捶打后会怎样?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课堂讨论可采取小组形式,即前后相邻4个学生为一组互相交流、 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作交流发言,讲明他们对三种金属的共同特性的认识。通过讨论,教师在肯定学生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填写本课中的前四处空白。

2.概括金属的共同性质。通过上面的研讨活动,再对金属的共性进行概括 。概括时仍应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完成。具体过程是:(1)讨论:根据上面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知道铜 、铁、铝有哪些共同的性质?引导学生对铜、铁、铝的共性进行概括。(2)教师告诉学生:由于铜、铁、铝有共同的性质, 它们是同一类物体,叫做金属。金属表面所特有的光泽称为“金属光泽”。金属的种类很多,如 金戒指(金)、焊锡、干电池的金属壳(锌),电灯泡里面的钨丝等与铜、铁、铝一样,都是金属。(3 )引 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根据铜、铁、铝的相同性质,可以推想出金属的共同性质是什么?进而完成更高层次的概括。(4)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金属”, 并强调只有同时具有以上四个性质的材料才是金属。这样作好进一 步抽象,建立金属初步的科学概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