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为艾滋病患者做手术,艾滋病患者应该收到歧视吗?

如题所述

当然不应该啊。从刚上大学军训的时候,校医院的老师们就给我们开过类似的讲座,再到大二,校医院老师更是爆出了济南某高校的此类人群已达到两位数。一提艾滋病,人们的第一反应大多都是吸毒,滥交,同性恋等等。很多人对于艾滋病患者可能存在的不算是歧视,而是一种觉得他们活该的痛快感。还记得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的个好朋友跟我说,他们宿舍楼有一个查出这个病的,当时我觉得很震惊,同时又觉得很可怜他,这么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怎么就会这样。这个病是有传染风险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传染也并不是大家想像的那么厉害,比如可以血液传播,但并不是你沾到病人的血就会怎样,而且现在只要是及时打上阻断,就基本没什么问题了。也可能是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也可能是我过于乐观,我以为大家都会包容但还是发现了很多对艾滋病患者有歧视的人,歧视来自于无知,从科学的角度讲,正常接触不会有任何危险,从人文的角度讲他们需要关爱。所以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9

歧视:人对人就某个缺陷、缺点、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使之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多带贬义色彩,属于外界因素引发的一种人格扭曲。——百度百科。

回到本题,此题有两个解释

1,机器人为艾滋病患者做手术,让提出问题的人感觉到艾滋病患者受到了歧视。总所周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近几年有了飞速的进步,比如百小度,微软小冰等都可以独立处理事件;而清华大学研究出来的机器人都可以作诗了,因此定制一个用于医疗服务的机器人似乎不成问题。但是为什么会让题出问题的朋友感觉到艾滋病者被歧视呢,应该是人们心理上的原位思想。就是说,医生才是救人治病的,其他包括药物辅助设备都比不上医生。一个人患了重病理应由医生来救治。机器人在大众生活中还未普及,并且认识不足,觉得机器人只是一个冰冷的机器,没有独立的处理事件的能力,无法完成做手术这样的高技术的活;从另一方面讲,虽然机器人飞速发展但是还没有到比人更精细的地步。机器人更多的记住程式,而不会随机应变,即使有那也是代码事先编好的,所以成功率也是人们所担心的。因此机器人做手术让其感觉到没有把艾滋病患者当一个“正常”的人。

2,艾滋病患者应该受到歧视吗?

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病人及HIV携带者。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和器官组织内, 感染者的血、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即:母子垂直,危险性行为,血液感染。我不同于社会上大多数人伪善的看法,一边大呼不应该歧视,另一边自己心里歧视。

在我看来,母婴垂直传染造成的小孩子感染,医院输血被误感染,性行为无辜被佛跳墙感染这几类我很同情之外,其他的我就很歧视。注射吸毒,乱交,是传播的最广泛的途径。近来“高校成艾滋病重灾区”的新闻大家都有所耳闻,我们不禁反问,是什么导致了大学生群体如此这般?20几岁的人也应该有了自己的独自判断力吧。但是还是不注意安全,只顾享受快感。所以啊,我们以后怎么才敢找一个安全的“伴侣”,况且现在的处女只能在小学找了。至于吸毒导致的,更加没有理由让自己去同情了。所以,我没有办法去同情他们这类人,也没有办法让自己不去歧视这类人。

第2个回答  2017-05-19

艾滋病受到歧视是历来的现象。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宣传教育不到位。

在多数人的观念里,感染了HIV就是得了艾滋病,就是就离死亡不远了。虽然说艾滋病患者最终是会死的,但是感染了HIV后并不会立刻发病,会进入漫长的潜伏期(也叫无症状期),有几个月到十几年都有。只要我们及时发现,按照医生嘱咐规范吃药,HIV携带这的寿命也是可以接近正常人水平的。

再者,HIV传播方式也有局限性。只有三种传播途径:血液,母婴,性交。而我们正常接触例如握手,谈话,拥抱等是不会感染HIV的。

其次,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由于吸毒,性行为不规范(约炮,对象不专一等)感染的HIV,这种感染病毒的原因不得不让人又鄙视又惋惜。而这个人群又大部分文化素质不高,得了艾滋后心理承受不了,开始自暴自弃,什么HIV患者持针扎人事件,故意隐瞒病情故意传播等事件的频频发生,对社会公众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我个人感觉这个原因才是造成HIV患者受到歧视的主要原因

因为貌似从来没听说过有人会对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等患者表示过歧视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