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实践

如题所述

安徽省在2010年之前就已在淮北、淮南等地开展和谐矿区建设试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和经验。

(一)淮北煤矿和谐矿区建设

淮北煤矿是全国五大煤炭基地之一,长时期的煤炭开采造成矿区大面积土地塌陷,在进行塌陷区土地治理、复垦后,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对该矿区生态进行合理规划,将淮北矿区划分了四个生态经济分区域,包括以耕地为主的农工贸一体化开发园区、以水产养殖为主兼办种养加工旅游发展项目和充填复垦发展生态林业或城建区、两个种植业和养殖业同步发展的农牧渔综合开发区。这些生态示范区的主要建设领域包括以种植业、水产养殖、林业、畜牧业为主的生态农业建设,以农产品加工、矿井水、粉煤灰和煤矸石等综合利用为主的生态工业建设,以环境治理工艺设备加工和生产、环保产品生产、野生蔬菜园建设为主的环保产业和绿色产品建设,以塌陷区改造、充填造地与已有旅游产业相结合的生态旅游业建设,以污水处理厂、沼气池、太阳能温室建设为主的工业污染防治系统建设。

(二)淮南煤矿和谐矿区建设

淮南矿区是百余年前就有采矿活动的地区,目前部分矿区的资源已枯竭,并形成了大面积的资源枯竭区,2006年,国家发改委将淮南矿区的泉大资源枯竭区修复与开发工程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支撑项目,淮南矿业集团在此项目基础上,邀请专家为这片地区进行规划,沿山脉、水脉修复环境,充分利用这片地区生态原生能力,促其自然恢复,宜水则水,宜林则林,使约6.2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的荒地、废地重披绿装。淮南市与淮南矿区这种“市矿统筹”的做法主要是统筹产业发展、统筹城市发展、统筹新村镇建设、统筹社会发展、统筹环境治理。淮南市与淮南矿业集团之间的良性互动,让矿区百姓和广大市民受益。

在农村,淮南矿业集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建成了以迪沟镇为代表的沉陷区居民搬迁新村镇,搬迁的农民可以以极低的价格换购房屋,失地农民每年都可以得到比种粮食更多的、由矿方提供的货币补偿。煤矿可以在搬离的村镇下面正常从事煤炭生产,不用担心塌陷可能对农民生命造成的危害和财产带来损失。通过这种做法,不仅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且保护了资源,避免了重复搬迁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还有效杜绝了以往出现的一些乡镇领导克扣补偿的现象。

(三)皖北煤电和谐矿区建设

皖北煤电近年来在各矿区开展和谐矿区建设,以保障和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为和谐矿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最佳工作环境”为目标,以建设“花园式”矿井为切入点,不断加大文明创建工作力度,通过在进矿公路两旁和办公楼前进行绿化、矿区各主干路段喷洒降尘等方式,积极为员工营造文明、优美、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矿井文明和谐程度不断攀升。

矿山管理人员不断畅通交流渠道,察民意听民声,在矿内网站开辟了“和谐卧龙”等交流平台,力争实现“零距离”沟通,全力解决员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交流平台解决员工过滤饮水的换芯等问题。矿山总结经验后,还开通QQ、飞信、邮箱、员工合理化建议等平台,多角度、多渠道及时倾听员工对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生活福利等意见和建议。此外,矿区为员工建成小影院,自2006年12月建成以来共放映影片700余场,服务教育员工3万余人次,除播放《煤矿重大事故警示录》、《井下“三违”警示录》、《煤矿瓦斯爆炸防治》、《井下避难五十招》、《一通三防知识》等煤矿安全生产的教育短片以外,一些院线大片放映,受到广大员工的一致好评。

从以上3个煤矿矿山案例看出,安徽省煤炭矿山的和谐矿区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一是确立了安全发展理念,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二是调整了煤炭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三是加大了科技投入,煤炭科技创新为和谐矿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推进了棚户区改造,矿区职工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五是加大了生态治理力度,促进了矿区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六是提高了煤矿职工收入,企业的凝聚力大幅提升;七是培育了特色行业文化,煤炭矿山的文化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多方面的和谐矿区建设得到了矿区政府的支持、社会的认可和矿区人民的赞同,行业外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