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要怎样记笔记才算科学有效

如题所述

每位同学记笔记的习惯不同,但是说实话,记笔记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很多同学都只是单纯地把老师的板书抄下来,成为了“克隆式”笔记;有的同学把一些与这堂课无关的内容也记了下来,成为了“多余式”笔记;有的同学仅仅是记下了老师的框架结构,成为了“花架式”笔记;有的把很多学科的笔记记在了一起,成为了“交叉式”笔记。不少同学认为,我们记笔记仅仅是老师要求,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其实我们脱离了老师之后根本不知道要记一些什么,既然现在高中的老师都有教学用的PPT,那我们为什么不把老师的PPT直接拷贝过来,反而还要冒着上课听课效率下降的风险去记笔记呢?。
同学们的看法在根本上没有脱离传统的“编码——复习”模式,仅仅把笔记当成对课堂知识的整合和对考前复习的应用。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记笔记其实是一种自我监督机制。在掌握了正确的记笔记的方式,会提高我们的科研潜能,培养我们的交流意识,同时也是我们“反抗”遗忘曲线的小工具,通过笔记,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自身最近阶段产生的问题。
一个完整的记笔记的过程是连续的。下面为同学们介绍一下完整的记笔记的过程:
1.课前要做好准备:在听一堂课前,如果你打算记笔记的话,首先要带上合适的工具材料。可能这句话略显滑稽,但是现实是很多同学并没有一个专门的笔记本,记录工具多是纸,教科书等。做笔记也是一门学问,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预习,这样在课上才能恰到好处的记录好老师的重点。同时,为了保证记笔记的质量,应该选择前排中央的位置。
2.在课堂上“回神”: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40分钟。因此,我们在课上总会不由自主地会走神。但是,走神也要掌握时机:比如我们可以在老师说题外话的时候休息一下,更好地去迎接后面的课堂内容。在听课过程中,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能有半点懈怠,积极参加老师的课堂活动,这样就能完美地去理解老师内容的精髓。为了保证我们课后去回味老师的授课内容,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书写,防止由于不工整而给自己带来的麻烦。
3.要留意线索:对老师反复强调的知识点要多加注意,可以用特殊的符号加以注释,突出老师明显指出的重要知识点。留意介绍性、结论性或者过渡性的语句,例如:“总而言之、最重要的一点、另一方面”等。他们透露的是整个讲课内容的结构。
大家熟悉了记笔记的大致过程之后,也许在记录过程当中还有许多困难,这些困难多是细节上的,下面再给大家举一些记笔记过程中的小技巧:使用关键词、使用图片和图表、分段记笔记、使用三孔活页本、每次只用纸的单面、别把自己的想法混淆其中、使用一个记号来标明“迷茫”、给所有的笔记做标签、标页码和日期、使用标准缩写、用不同颜色记笔记、使用自己读懂的特殊符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6
学会概述。老师说话的时候,要概述他们所说的内容。当他们开启新话题的时候要做好标记,他们强调什么具体内容也要做好标记,等有时间的时候再补上具体内容。

学会勾画。做课堂笔记的时候,如果课本上有就直接勾画,如果书上没有老师却讲了,特别是补充、强调过的部分就要记下来。如果担心课本上不够写或写得太乱,就准备一些大小不一的便利贴,写完之后贴上去。
学会简写。做一套成功的课堂笔记的关键就在于发展出自己的一套简写系统。要学会缩略、简写。这会帮助你更好地跟上老师的思路,留出更多时间理解老师讲了些什么。例如,用“及”代替“以及”,用“另”代替“另外”等等。
课堂上的笔记,有些不需要课后整理,但有些还是建议课后再进行一下梳理、整合。这个时候就可以拿出你的笔记本,以条理的形式(比如关于某某知识的几个要点)或者以结构的形式(比如知识框架图、思维导图)把重要知识点梳理出来。对于内容较多,且课本上有的内容,可以直接标注页码,节省时间。
做笔记不仅仅是为了记录知识,更多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要对做的笔记、梳理出来的一些重要知识,进行有计划地温习和记忆背诵。记忆背诵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尝试回忆法,学完后就尝试着回忆一下,回忆不起来的地方再回头确认巩固。至于一些提高记忆的方法和训练,大多是运用联想、思维的能力,比如“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编码定位记忆”通过“谐音、形象转化、意义转化”来进行编码方便记忆,再结合“人体、家居”等来进行定位记忆;“思维导图记忆”则是发挥思维的力量,对知识进行梳理后的结构化记忆。“记忆力差、有时间的话”倒是建议学习学习的。
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学会有时间间隔(比如隔几个小时或者隔几天)的去复习巩固。具体的复习间隔时间可以根据你什么时候要用、想记多久来调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