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到底该怎么活?

如题所述

文/墨雅

当人们都在大力歌颂父爱,尽力回忆父亲的好时,很少有人去“黑”自己的父亲,或者去写一些关于父亲滑稽不堪的事情。也许是因为过于真实,会让父亲没面子,也怕别人笑话。而梁鸿的虚构小说《梁光正的光》给了我们别样的感受,一种前所未有的农村老父亲形象,一个在自己的子女眼里,自私,任性,唯我独尊,事烦儿,爱管闲事的,出尽风头的形象。

《梁光正的光》是作家梁鸿继非虚构作品,《梁庄》三部曲后的另一部的(虚构作品)长篇小说。

小说的封面是个多重面具,错落交叉,表情怪异,眼睛里放射出七彩的光。书中梁光正的“光”很耀眼,他勤劳无私,他伸张正义,他扶危济困,他爱面子爱虚荣,他英雄救美,他任性倔强,他风流多事,到老了还是给子女们找来很多烦人多余的事,去寻亲,去做那些几十年不见的老朋友,老情人。总之,梁光正总在坚持与抗争,不断挣扎、寻求超越。

他是个纠缠在世俗生活的泥淖中的普通人,他摇摇晃晃地走在泥淖里,即便跌倒无数仍擦擦老脸继续奔命的父亲。他平凡,笨拙挣扎,痛苦无奈,也有着可以握紧手心不留缝隙的倔强,也有向子女求助时放低身段,悲切柔软的温存。叫人捉摸不透无法界定的多面父亲,就像他身上那件再普通不过的白衬衫,似乎格格不入,更惹人非议招人嘲讽,然而,他也就是那么个活生生的“农民”,也有自己的光,那光有照亮别人也有烫伤自我。

【一】

梁光正的“光”闪烁得很耀眼,具体表现在:

(1)“光”在他性格善变,门道很多。梁光正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会软硬兼施,花言巧语,装疯卖傻,察言观色,以进为退;万般折腾儿女们,说话会显得悲悲切切,声音降低,柔软的恳求和痛苦的自语让人发笑;哭哭啼啼上吊的把戏,儿子觉得有种被羞辱的感觉,和儿子智勇斗智斗勇玩脑子游戏;他乐观自嘲、夸张煽情,讨好巴结又伸张正义;逼迫子女们披麻戴孝去给几十年前救济过自己一家的许大发吊孝,他使劲煽情,自己也哭得捶胸顿足;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愤世嫉俗,对抗权贵,嘲笑老实人,谩骂见风使舵的人。

(2)“光”在他有耐力,寻亲持之以恒。想去寻亲,找老舅,老表,外婆,寻找老情人蛮子,寻找年轻时朋友的遗孀和孩子,不怕路途遥远,只要说动儿女们,有大部队一路跟着,他就毫不嫌累,即使身体不佳都不说停止,似乎有使不完的老劲儿,走路带风,莺歌小唱的。可是当看见他青梅竹马的表妹现在老得不成样子,太穷酸,或者傻乎乎,就连车都不想下,闭着眼睛。但有时又觉得自己儿女们对上门来的老亲戚不亲热,他又会指责他们薄情寡义,不懂人情。反正是只要不累倒就必须去寻亲报恩,持之以恒。

(3)“光”在他多情风流,一生总离不开女人。就像冬雪说的“爹一生热爱女人,什么时候少过女人。”瘫痪在床的妻子还活着,就领山里的蛮子来家住,表面上是说同情她可怜,领来找个婆家,实际上俩人暗地里成了情人;村里的医生梅菊也暗恋,并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村里的大龄女子,他都喜欢在人家面前表现,说话力求幽默风趣,吸引女青年的注意;蛮子被山里的丈夫抢拽回家后,梁光正又找了巧艳的妈做老婆。就他鼻子上的瘤,冬竹也嘲讽他说:“好一个爱情毒瘤,都是爱情惹的祸啊!”

(4)“光”在他勤劳有胆量,什么事说干就干,不考虑后果。种麦冬,种豆角,种油菜,想发家致富,想施展自己的才智,想留住蛮子,想获得村民的仰视崇拜他。最终都失败了,面子,尊严,虚荣心,斗志,执拗全都撕毁在人们的嘲笑和鄙视里。

(5)“光”在他爱管闲事,“事烦儿”人物,投机倒把,好打不平。正如他大女儿说他的“露能”,“就你积极分子”,“惹是生非”。看不惯村里的干部,梁光正总要站出来,揭露打击。为了家人活下去,偷点东西回来让孩子们吃,被戴上个“投机倒把”“人间败类”的帽子,被批斗毒打,牙被打掉,遍体鳞伤。有被当成流窜犯,暴乱分子被抓,被打。为了情人蛮子被人家丈夫打个半死。帮助那家打官司,让那俩人吃住在自己家里一个月,最终官司也输了,自己被认为是罪人。就像文中说的“父亲就像一尊散发着光芒的神像,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拯救民众于水火。”

(6)“光”在他那件白衬衫和吐痰。白衬衫到死也要陪伴他,它向世人昭示他的讲究,整洁,虚荣,尊严,他所经受的痛苦,磨难,这件白衬衫映衬出他人性中光辉和晦涩。它在作品中梁鸿赋予它神秘,赋予它重量。也许正是这件衬衫曾经给了梁光正信心,恒心,尊严和仁慈。他被毒打时“白衬衫上沾满了血”,这件衬衫也是他对屈辱的回忆,对权贵的无畏和愤怒。这件衬衫也是在证明自己,自己曾是纯净的人。吐痰的声音“咔咔”,抛出的角度,落下的地点,即是梁光正的坏毛病,也是每次在为他下一步的行动做蓄势铺垫。

(7)“光”在他一辈子都在抗争。与生活,他拼命种地挣钱为家人的生活;与爱情,为了永久霸留蛮子,而与人家丈夫拼死打架;与社会,见不得干部欺负百姓,帮助别人一同打官司,告支书等人;与子女,不让去寻亲就闹腾,折腾坏了子女们;与病魔,稍微减轻就要谈话,打牌,回梁庄种地,不想闷住在医院里;与自己,总认为自己老当益壮,精力充沛,不服输,非要再回梁庄种几十亩油菜??

虽然妻子瘫痪生活困顿的窘境,但他仍然保持着对生活、对情感的美好梦想与追求。在曲折无情的打击下,仍尽最大努力去建造自己体面而丰富的生活。在不懈的挣扎与努力,无休止的纠缠与折腾当中,他都在抗争,包括最后拖着病身子还要种油菜,我觉得他不是为了自己的亲生子女,他又在行善,他在帮助那个自己感到有愧的义子小峰走出困境。

(8)“光”在他临终时咬住蛮子的乳房,死死不丢。那是一个一开始让人震惊的情节,梁光正一生都没缺少女人,也许临死时眼里发出的光里带色又带痛,像一个孩子不愿离开母亲的怀抱,他一生都在为他人奔跑,太多疲惫,临死他想得到亲人们温暖的怀抱,像个找到妈妈的弃儿,他太想休息了。

(9)“光”在他死的光荣,葬礼气派。吊丧的人很多,管他亲的义的,只要他养活过的,三个情人,八个子女,两个儿媳,五个女婿,十三个子孙跪了三层,锣鼓喧天,哭声震天撼地。还有外地的几个老掉牙的,像是很亲近的“革命战友”,“生死兄弟”,“救命恩人”,他们来吊丧时也悲悲戚戚,仿佛关系真的很亲近似的。还有当年帮那家打官司的姐姐,也来了。曾经为村里的女人打抱不平揍过人家丈夫的,曾经管过人家闲事,帮人家伸张正义,得到人家感谢的??这葬礼气派,阵容也真够宏大,像是死去了一个德高望重的伟人,名人。

(10)“光”在梁光正的棺材迟迟不能落地。亲生儿子智勇用尽全力也无法让棺材落土,义子小峰突然站起来扔掉拐杖,掀掉身上的麻布,光着身子露出可怕的伤口,跳下墓坑,和亲儿子智勇一起左抬右扛,齐力推挪才把棺材落地。也许这是梁光正不愿入土,不愿与亲人,与情人,与朋友们分离,他在用力抓住墓坑的边缘不愿下沉。但终究他作别了这世界。

【二】

书中的“光”不单单是梁光正的光,书中的人物,梁光正的亲人身上也有发出许多耀眼的光芒。

“光”在冬雪与人争吵说话的不停顿。

我看到书的27页时,我还以为是编辑手稿的问题,怎么冬雪给他父亲对吵时,说话不用标点?我读起来很吃力,好在我就是农村女孩,和冬雪说话的语气,口语相似,能读的通。后来我又读到64页同父亲同蛮子吵时,“你哭啥你还有脸在这儿哭这都是报应都是报应啊你害死我妈你儿子也被你害死你心地不善良你想霸占我爹你看中我爹是好人你变着法跟着他你给我妈下药??”,“你跑啊跑你带着人家跑啊你跑到天涯海角到北京到上海你吃香的喝辣的你高兴说笑你哪儿来的钱你麦冬赔了你贷款你不管你带着人家跑了你不管我们你只管你自己天下哪有像你这样的爹??”近千字没有标点停顿的争吵,都是来自冬雪。

我豁然明白了,作者这种写法是有意的,冬雪的性格就是这样,声音大,性子急。对父亲反复折腾他们,滑稽烦人的所作所为极为恼怒。一直以来,姊妹几个吵父亲吵管了,他们一边狠吵父亲,又一边理解体贴父亲。冬雪的机关枪似的吐话,句句字字都喷射着愤怒,憋屈,无奈,崩溃。哎!受不了这父亲。她要和他大吵,让他看看他闯下的祸端,犯下的错误让他看看给子女们带来的麻烦和负担。

【三】

小说本身的“光”:语言活泼,幽默风趣,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让人发笑。景物描写更是恰到好处,生动形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渲染烘托。有时能让人物呼之欲出,有时能将情节推向高潮有时欲扬先抑,使情节跌宕起伏,有时让读者的注意力驶向空旷的原野,有时又将情绪推向浩瀚无垠的寰宇。白描和工笔交替运用,抒情和议论恰当集中。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符合身份的地方语,口头禅,总能让我禁不住发笑,有时一眼就看穿他们的内心世界。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梁光正的子女们。梁光正就是我们的父亲,中国千千万万农村父亲的代表,同样这种父亲在城市生活的也有。

他们在一生中都在挣扎着,努力着,骄傲着,妥协着,卑谦着,叹息着。那一张张分明的脸庞,那一幕幕生活的场景,我多么熟悉,我曾多少次亲历。?1?3

读了这部小说之后我在想,我们的父亲也许更奇葩,然而有谁能真实暴露自己父亲的缺点呢?我想到自己的父亲也是任性倔强,爱管闲事,总认为自己很有能耐,不吃亏是不会承认自己会失败,爱贪小便宜,去听老年讲座,免费接受馈赠,到后来让保健品商家骗走大几万等等。

人活在世上,不但有身体,还有头脑和情感。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活,没人有一个标准答案。有的人让人痛狠,有的人让人爱怜,有的人让人嫉妒,有的人让人祝福。梁光正似乎让人不安静,蒙受折腾的日子,就像自己的父亲,有时候又让人气又让人急。有时同邻里斤斤计较,睚眦必报,有时又救济穷人倾其所有,古道热肠。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或许有好有坏,但终究一?g黄土全付了慨叹。

看到最后看着梁光正逝去,宏大的葬礼,传统而富有典范。农村的老人死去都是这样的悲喜交加,大家都认为超过七十岁死去都是喜丧,但梁光正的死让他的儿女们肝肠寸断。虽然他活着的时候是那么的让子女们厌烦,多事,一旦父亲去世,那个整日里想方设法折腾自己,又折腾别人的亲人就永远没有了。想到这样的老人曾经遭受的磨难就会难以接受。

梁鸿赋予这个父亲一个名字叫‘梁光正’。名人大家学者都纷纷评论该书,该人物:从未见过这样的“农民”,他是圣徒,他是阿Q,他是傻瓜,他是梦想家。梁光正的一生是悲情荒诞的一生。

他倾其一生在为自己,为儿女杀出一条条他自己认为闪光,独一无二,光鲜亮丽,体面的路,他有着滑稽和天方夜谭,却有万般无所适从的不堪和茫然,不知归处。可他就是梁庄舞台上的演员,这场春秋大梦的主角。

梁鸿说:“毋容置疑,这本书是写我父亲。没有父亲就没有《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是父亲陪着我走过天南海北,为我的访谈纪录立下汗马功劳。我想念我的父亲。”

我以作家李洱的评价语作为我本文的结尾:

梁鸿的首部长篇,以肉写灵,以黑暗写光明,以农民写国民,以芜杂抵达纯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