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被杀实属冤枉,但不杀韩信,为何将来韩信必反呢?

如题所述

韩信自跟随刘邦征战天下,先后帮助刘邦平定三秦,灭赵燕齐,遵循刘邦的号令围项羽于垓下,最后消灭项羽。韩信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对他的评价可称为“国士无双”。然而,韩信功高盖主,难免受到刘邦的猜忌,汉朝建立之后,韩信逐渐被贬为楚王、淮阴侯,甚至最后被吕后和萧何设计杀死。功臣却被冤杀,不免让人感慨。

影视中的韩信

韩信被杀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谋反,刘邦亲率大军前往平叛,临行时也打算上韩信同行,但韩信托病没有随从。这里有人向吕后告反韩信谋反的情况,吕后与萧何设计,骗韩信说刘邦平叛归来,列侯群臣都来祝贺。韩信不知是假便去前往祝贺,在长乐宫被吕后抓住并杀死,临死前,韩信高喊: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韩信真的谋反吗?

显然当时的韩信并没有谋反,理由有三:

1.陈豨谋反期间,虽然有谣言说韩信谋反,谣言而已,韩信没有采取任何谋反的行动。

2.如果韩信参与谋反的话,对战局应该有所了解,不至于听到萧何说刘邦打赢就真的相信了。

3.韩信去长乐宫时是没有任何准备的。如果他真的参与谋反,肯定会采取一些防范措施。

影视中的韩信

逐步滋生的谋反之心

不过,韩信虽然当时没有谋反,但小编认为确实是有谋反之心的,只不过没有附之行动而已,毕竟谋反是大事,韩信不敢草率做决定。而韩信这种谋反之心也并非一朝就有,而是长期逐步滋生的。

1.攻打齐国让刘邦和韩信结束蜜月期。

当年韩信消灭赵燕两国之后,引兵东进想攻打齐国,不料刘邦派说客郦食其说服齐王田广投降。这时韩信手下谋士蒯通建议韩信不要停止进军,继续攻打齐国,并说:“郦先生凭三寸不烂之舌劝降齐国七十余城,将军您率领几万兵马,才攻下赵国五十多座城,反而不如区区一个儒生的功劳大。”韩信一听这话就难免妒忌郦食其,于是一生气真的攻打齐国。虽然最后还是攻占齐国,但损兵折将,同时害死了郦食其。由此可见,韩信对刘邦虽然忠心,但不免贪恋功劳。如果站在刘邦的角度上考虑这个问题,韩信违反军令攻击战友,白白损失兵力,还让刘邦背下出尔反尔的骂名。刘邦肯定是很生气的,但他奈何不了韩信,而刘邦和韩信也渡过了蜜月期,开始产生裂痕。

2.韩信虽拒绝自立,但却置楚汉战争大局于不顾

占领齐国后,项羽派使者来游说韩信,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当时韩信的谋士蒯通也建议韩信自立,韩信拒绝了,回答蒯通:“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愚,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可见当时韩信对刘邦重用他还是有所感激的,才会拒绝蒯通。

然而,刘邦曾多次要求韩信驰援荥阳,韩信却不理会,而是在齐国继续休整。后来韩信派人向刘邦自请当假齐王,当时刘邦对韩信是很不满的,但不能得罪韩信,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随即任命韩信为齐王。但这件事导致刘邦和韩信的裂痕在加大。

楚汉战争动漫

3.刘邦铲除异姓王,韩信异心大起

楚汉战争时期,很多异姓诸侯实际上就是墙头草,看刘邦项羽哪边强就投靠哪边,有些异姓诸侯甚至反复投靠。刘邦建立汉朝,为巩固政权,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权,开始打压异姓诸侯。韩信当时是齐王,手握30万大军,显然韩信首当其冲。

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虽然都是王,但收夺了韩信的兵权。没过多久,韩信收留项羽旧部钟离眛被别人告发,韩信为表清白杀死钟离眛,但还是被刘邦贬为淮阴侯。此时,韩信被刘邦一贬再贬,对刘邦的忠诚早就丢到九霄云外了,韩信异心大起,造反就成了韩信所要考虑的问题。可惜此时韩信手中已无兵权,就像拔了牙的老虎,想造反都不行。

影视中的韩信

关于韩信谋反的言论

《史记》明确记载,韩信曾对陈豨说:“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显然,这是在怂恿陈豨造反,等陈豨造反后韩信再积极配合。如果陈豨没有造反,这事也就过了,但陈豨真的造反了,韩信难脱干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2
因为韩信功高震主,而且醉心于权力,朝廷必然会削弱他的权力,引起他的不满,而造反。
第2个回答  2020-11-30
韩信被杀实属冤枉,但不杀韩信,为何将来韩信必反原因,这是由于韩信这个人十分高傲,并且疑心很大,容易受下面的蛊惑,所以将来必反。
第3个回答  2020-11-30
韩信功高盖主。韩信被伤害是属于一件冤枉的事情,但是韩信功高盖主,因此最终韩信会选择谋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