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语文《死水》公开课教学实录和课件

教案最好要详细的,逐字逐句的解读文章的最好,谢谢大家了。

死水》教学实录
【课前准备】

1.学生参观闻一多纪念馆。第二天早自习时,自读闻一多简介、作品简介等资料。

2.准备《死水》录音带。

3.多媒体精选几幅图片:

①《红烛》序曲闻一多头像;

②《最后一次讲演》图片。

【课堂实录】

同学们,昨天我们参观了闻一多纪念馆,相信大家对闻一多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他诗歌的代表作《死水》(高中《语文》第一册第2课)。下面同学们听一遍录音,然后自己诵读一遍,看我们同学有没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

(听一遍录音)

(学生自读,有的学生模仿录音,有的学生默默体会。)

师:看到有的同学认真体会的样子,老师真是高兴,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问题写在纸条上,由小组长收集、整理并陈述问题。

(学生思考后,很快地交出纸条。)

师:好!现在开始陈述。

生1:我们二组认为,《死水》文中有一些意象很“恶心”,闻一多先生写出这些意象的作用是什么?

生2:我们五组对课文最后一句话“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不太理解。

生3:六组同学都不知道死水象征什么?

师:打断一下,你怎么知道本诗的艺术手法是象征?

生3:课文练习中有。

师:请下一位组长!

生4:我们四组要问本诗是怎样体现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创作“三美”主张的。

生5:一组的问题和二组基本一样。

生6:三组问题和四组一致。

师:从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来看,是真的下了一番功夫,而且也正好说明昨天的参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根据活动规则“交叉请命”!

(每小组学生自由讨论,时间:10分钟。)

杜旭:我们组选择的是“三美主张”这道题,认为本诗音乐美体现在每节都押韵,节节换韵,读起来很和谐;建筑美,这首诗从第二行起,都用3+2+2+2这种音节模式,而且每行字数都一样;绘画美,最容易看出来,比如文中有翡翠、桃花、云霞等词语,很华丽。

(台下一片掌声)

师:掌声告诉我杜旭这个组的讨论非常成功,有需要补充的吗?

生:没有!(齐答)

张亮:我们组讨论的是诗中“恶心”词语的作用,小组内大多数同学认为,那些“恶心”的词语是闻一多先生有意创设的,原因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绿色臭水沟里生长的是什么样的东西。很显然,他是在有意引起读者的反感,从而进行反思所表达的真实感情,我个人认为他是对旧社会的憎恶。

师:为什么是你个人认为?

张亮:有其他同学认为是失望的情绪。

吕绅:我们组讨论的是死水的象征意义。我们认为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背景资料中说,他在美国留学时期写的《太阳吟》《洗衣歌》等名篇,表现的是他对异国帝国主义“文明”的鄙视以及对祖国的深切思念,正当他满怀热情回到中国时,他才发现,祖国已破碎不堪,昔日美丽的家乡,已经改变了模样,军阀混战,列强入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他的《死水》诗集出版了,说明死水象征的应该是军阀统治下的中国。

师:同学们认为三组回答得好吗?

生:好!(齐答)

师:为什么要吝惜掌声呢?

生:(鼓掌)

乐又龙:我们组探讨的是最后一句话的表达效果。最后一节从内容上看是全诗的总结,那么请允许我把前几节的感情作一个概括。第一节,总写死水,折射出让人失望的情绪,如“不如”“爽性”等词语;接着第二、三、四节作者用讽刺的语调,细致地写了“恶心”的现象,到了最后一节,就是对前文的进一步概括“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这时作者的感情达到最高潮,于是来个干脆“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正如雪莱说的:“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意思差不多。这就是我们组讨论的结果。

(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讲得非常好!我想把课文的感情脉络再理一遍,第一册总结死水的“死”不可救药,失望;第二节从静态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第三节从动态上写死水的腐烂变质;第四节以动衬静写出心中的激愤,感情慢慢积累,达到最高潮“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因为诗人看透中国毫无希望,惟有腐烂一个旧世界,才能创造一个新世界,找到“美的所在”。同学们应该可以体验到诗人把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同对反动统治者的恨交织在一起,真正地体现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他的呼声宛如黑夜里一声疾呼“黑暗世界,你才早点去吧,还我一个美丽的中国”。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思想,不仅仅是在这首诗中有所体现,比如,《回来了》《七子之歌》等。1949年8月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多媒体展示《红烛》序曲闻一多头像)

(多媒体展示《最后一次讲演》图片)

死水课件
【课 型】
【作 者】闻一多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 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
2、 理解两首诗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 理解闻一多反讽手法和音律美。
【教学重点】意象的把握
【课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七子之歌·澳门》;歌词作者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是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1923年出版他的第一本诗集是《红烛》,代表诗作有《太阳吟》、《一句话》、《洗衣歌》等。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他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二、新诗的鉴赏与阅读◎
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白话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公木先生说:“把‘五四’以后的诗歌作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就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这是公木先生对新诗特征的调试概括。在西方,美国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人。中国的新诗诞生后,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融合消化在自己的民族风格中,涌现了众多的艺术流派。以郭沫若、闻一多、艾青为代表。
“诗言志”,诗中必有“我”,抒情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新诗则表现新的思想感情,反过来看,读诗当然不是纯理性的活动。而是读者的情感因素渗透其中,既要深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又应力求把自己的感情和诗所蕴含的感情沟通。新诗的思想感情融于诗的艺术形象,融于诗情画意的意境。换言之,融有诗人情感的物象,即诗之意象。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生活景象相融合,形成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或氛围,就是意境。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其内涵则远远超过了个别意象的总和,其境界是整体的,给人以巨大美感。所以,体味鉴赏诗的美是要去感受诗的意象美和境界美。
诗歌的阅读鉴赏有两个层次:
首先,是对诗歌字面意思的理解,进而对诗歌表层意思作出概括;
其次,是对诗歌的表现手法作出评价,进而对诗歌的意象美和意境美进行欣赏评价,体会诗歌美的情感。
3.新诗鉴赏三步曲
(1)品读节奏美
新诗虽无固定格式(诗无定章、章无定句、句无定字),但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
(2)领悟意境美
意境是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的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把情感化为可以古籍的形象符号、情感客观的对应物就是意象。
(3)欣赏主题美
三、朗读课文
四、课文欣赏
肮脏、污浊的死水(第2节)
(色彩、光泽上静态描写)
凝滞的死水 腐烂变质的死水(第3节) 毫无希望的死水
总起(第1节) (动态描写) 总结(第5节)
沉寂的死水(第4节)
(以动衬静)

《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全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是9个字,且每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语词和物象,并以词藻的绚丽多彩反衬了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全诗5节,每节都是4行,每行都是9个字,既有外形的整齐感,又有内在的韵律感。《死水》为建立新诗的格律和形形作了严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五、研究探讨
1.揣摩《死水》中运用“不如”“也许”所表达的感情。
探究学习:诗文首尾两节运用的“不如”均表达了一种愤激之情,既然是这样“一沟绝望的死水”,那就让它丑恶到极点。“也许”统领第二、第三节,承首节“不如”的推测,想像添加“破铜烂铁”“剩菜残羹”在—绝望的死水”中可能出现的更为腐烂、污浊的变化,从中可看出诗人对“死水”彻底的厌恶、嘲讽之情。
2.抒写“一沟绝望的死水”的意义何在?由此可以联想到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探究学习:漠视“死水”的存在,无异于麻木不仁、浑浑噩噩。而揭开“死水”的面纱,撩拨起污浊不堪、臭气熏天、令人作呕的“死水”,更能唤醒那些被“死水”的表面现象所蒙蔽的人们,使之看清死水那腐败、丑恶之极的事实,从而奋起而消灭之,重建“美的所在”。这就是抒写“死水”的意义。
由此读者也可联想到像“死水”一样缺乏活力、粉饰太平、滋生腐败的丑恶之极的社会现实。
六、象征手法
死水,表面艳丽无比,实质上却腐烂之极;看似一沟“死水”,实为黑暗腐朽社会的写照。《死水》构思的匠心独运,语言的生动立体,给人以震撼,对那个特定社会的表象及其本质有如此深刻的揭露是本诗的特质。诗人鲜明的立场,决绝的态度激起浪千层,和着《死水》的节拍一浪高过一浪,拍打着爱心未泯的众生。积压在诗人心头的悲愤化作了一腔似火的激情,鞭挞那丑陋不堪、粉饰太平的社会现实,建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在诗文的字里行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七、反讽手法
即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刺事物。诗中加速“死水”的腐烂后出现了一些“奇怪”景象,铜锈成了“翡翠”,铁锈除了“几瓣桃花”,“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酿出“绿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声”……这些怪异的现象,正是作者对死水一样的现实社会的无情嘲笑和讽刺。好像小丑却戴上美丽的花,三仙姑的脸上涂满了粉,还要扭捏作态,嗲声嗲气,人不像人,鬼不像轨,不如死了做个真正的“鬼”还有机会再生。同时暗含了作者对反动统治者粉饰太平种种伎俩的揭露。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4Gy04Q9-QuCa3kVwylibg

?pwd=2m6u 提取码: 2m6u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06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第2个回答  2010-10-25
死水》教学实录
【课前准备】

1.学生参观闻一多纪念馆。第二天早自习时,自读闻一多简介、作品简介等资料。

2.准备《死水》录音带。

3.多媒体精选几幅图片:

①《红烛》序曲闻一多头像;

②《最后一次讲演》图片。

【课堂实录】

同学们,昨天我们参观了闻一多纪念馆,相信大家对闻一多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他诗歌的代表作《死水》(高中《语文》第一册第2课)。下面同学们听一遍录音,然后自己诵读一遍,看我们同学有没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

(听一遍录音)

(学生自读,有的学生模仿录音,有的学生默默体会。)

师:看到有的同学认真体会的样子,老师真是高兴,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问题写在纸条上,由小组长收集、整理并陈述问题。

(学生思考后,很快地交出纸条。)

师:好!现在开始陈述。

生1:我们二组认为,《死水》文中有一些意象很“恶心”,闻一多先生写出这些意象的作用是什么?

生2:我们五组对课文最后一句话“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不太理解。

生3:六组同学都不知道死水象征什么?

师:打断一下,你怎么知道本诗的艺术手法是象征?

生3:课文练习中有。

师:请下一位组长!

生4:我们四组要问本诗是怎样体现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创作“三美”主张的。

生5:一组的问题和二组基本一样。

生6:三组问题和四组一致。

师:从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来看,是真的下了一番功夫,而且也正好说明昨天的参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根据活动规则“交叉请命”!

(每小组学生自由讨论,时间:10分钟。)

杜旭:我们组选择的是“三美主张”这道题,认为本诗音乐美体现在每节都押韵,节节换韵,读起来很和谐;建筑美,这首诗从第二行起,都用3+2+2+2这种音节模式,而且每行字数都一样;绘画美,最容易看出来,比如文中有翡翠、桃花、云霞等词语,很华丽。

(台下一片掌声)

师:掌声告诉我杜旭这个组的讨论非常成功,有需要补充的吗?

生:没有!(齐答)

张亮:我们组讨论的是诗中“恶心”词语的作用,小组内大多数同学认为,那些“恶心”的词语是闻一多先生有意创设的,原因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绿色臭水沟里生长的是什么样的东西。很显然,他是在有意引起读者的反感,从而进行反思所表达的真实感情,我个人认为他是对旧社会的憎恶。

师:为什么是你个人认为?

张亮:有其他同学认为是失望的情绪。

吕绅:我们组讨论的是死水的象征意义。我们认为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背景资料中说,他在美国留学时期写的《太阳吟》《洗衣歌》等名篇,表现的是他对异国帝国主义“文明”的鄙视以及对祖国的深切思念,正当他满怀热情回到中国时,他才发现,祖国已破碎不堪,昔日美丽的家乡,已经改变了模样,军阀混战,列强入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他的《死水》诗集出版了,说明死水象征的应该是军阀统治下的中国。

师:同学们认为三组回答得好吗?

生:好!(齐答)

师:为什么要吝惜掌声呢?

生:(鼓掌)

乐又龙:我们组探讨的是最后一句话的表达效果。最后一节从内容上看是全诗的总结,那么请允许我把前几节的感情作一个概括。第一节,总写死水,折射出让人失望的情绪,如“不如”“爽性”等词语;接着第二、三、四节作者用讽刺的语调,细致地写了“恶心”的现象,到了最后一节,就是对前文的进一步概括“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这时作者的感情达到最高潮,于是来个干脆“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正如雪莱说的:“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意思差不多。这就是我们组讨论的结果。

(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讲得非常好!我想把课文的感情脉络再理一遍,第一册总结死水的“死”不可救药,失望;第二节从静态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第三节从动态上写死水的腐烂变质;第四节以动衬静写出心中的激愤,感情慢慢积累,达到最高潮“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因为诗人看透中国毫无希望,惟有腐烂一个旧世界,才能创造一个新世界,找到“美的所在”。同学们应该可以体验到诗人把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同对反动统治者的恨交织在一起,真正地体现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他的呼声宛如黑夜里一声疾呼“黑暗世界,你才早点去吧,还我一个美丽的中国”。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思想,不仅仅是在这首诗中有所体现,比如,《回来了》《七子之歌》等。1949年8月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多媒体展示《红烛》序曲闻一多头像)

(多媒体展示《最后一次讲演》图片)

死水课件
【课 型】
【作 者】闻一多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 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
2、 理解两首诗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 理解闻一多反讽手法和音律美。
【教学重点】意象的把握
【课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七子之歌·澳门》;歌词作者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是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1923年出版他的第一本诗集是《红烛》,代表诗作有《太阳吟》、《一句话》、《洗衣歌》等。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他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二、新诗的鉴赏与阅读◎
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白话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公木先生说:“把‘五四’以后的诗歌作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就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这是公木先生对新诗特征的调试概括。在西方,美国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人。中国的新诗诞生后,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融合消化在自己的民族风格中,涌现了众多的艺术流派。以郭沫若、闻一多、艾青为代表。
“诗言志”,诗中必有“我”,抒情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新诗则表现新的思想感情,反过来看,读诗当然不是纯理性的活动。而是读者的情感因素渗透其中,既要深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又应力求把自己的感情和诗所蕴含的感情沟通。新诗的思想感情融于诗的艺术形象,融于诗情画意的意境。换言之,融有诗人情感的物象,即诗之意象。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生活景象相融合,形成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或氛围,就是意境。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其内涵则远远超过了个别意象的总和,其境界是整体的,给人以巨大美感。所以,体味鉴赏诗的美是要去感受诗的意象美和境界美。
诗歌的阅读鉴赏有两个层次:
首先,是对诗歌字面意思的理解,进而对诗歌表层意思作出概括;
其次,是对诗歌的表现手法作出评价,进而对诗歌的意象美和意境美进行欣赏评价,体会诗歌美的情感。
3.新诗鉴赏三步曲
(1)品读节奏美
新诗虽无固定格式(诗无定章、章无定句、句无定字),但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
(2)领悟意境美
意境是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的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把情感化为可以古籍的形象符号、情感客观的对应物就是意象。
(3)欣赏主题美
三、朗读课文
四、课文欣赏
肮脏、污浊的死水(第2节)
(色彩、光泽上静态描写)
凝滞的死水 腐烂变质的死水(第3节) 毫无希望的死水
总起(第1节) (动态描写) 总结(第5节)
沉寂的死水(第4节)
(以动衬静)

《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全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是9个字,且每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语词和物象,并以词藻的绚丽多彩反衬了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全诗5节,每节都是4行,每行都是9个字,既有外形的整齐感,又有内在的韵律感。《死水》为建立新诗的格律和形形作了严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五、研究探讨
1.揣摩《死水》中运用“不如”“也许”所表达的感情。
探究学习:诗文首尾两节运用的“不如”均表达了一种愤激之情,既然是这样“一沟绝望的死水”,那就让它丑恶到极点。“也许”统领第二、第三节,承首节“不如”的推测,想像添加“破铜烂铁”“剩菜残羹”在—绝望的死水”中可能出现的更为腐烂、污浊的变化,从中可看出诗人对“死水”彻底的厌恶、嘲讽之情。
2.抒写“一沟绝望的死水”的意义何在?由此可以联想到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探究学习:漠视“死水”的存在,无异于麻木不仁、浑浑噩噩。而揭开“死水”的面纱,撩拨起污浊不堪、臭气熏天、令人作呕的“死水”,更能唤醒那些被“死水”的表面现象所蒙蔽的人们,使之看清死水那腐败、丑恶之极的事实,从而奋起而消灭之,重建“美的所在”。这就是抒写“死水”的意义。
由此读者也可联想到像“死水”一样缺乏活力、粉饰太平、滋生腐败的丑恶之极的社会现实。
六、象征手法
死水,表面艳丽无比,实质上却腐烂之极;看似一沟“死水”,实为黑暗腐朽社会的写照。《死水》构思的匠心独运,语言的生动立体,给人以震撼,对那个特定社会的表象及其本质有如此深刻的揭露是本诗的特质。诗人鲜明的立场,决绝的态度激起浪千层,和着《死水》的节拍一浪高过一浪,拍打着爱心未泯的众生。积压在诗人心头的悲愤化作了一腔似火的激情,鞭挞那丑陋不堪、粉饰太平的社会现实,建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在诗文的字里行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七、反讽手法
即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刺事物。诗中加速“死水”的腐烂后出现了一些“奇怪”景象,铜锈成了“翡翠”,铁锈除了“几瓣桃花”,“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酿出“绿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声”……这些怪异的现象,正是作者对死水一样的现实社会的无情嘲笑和讽刺。好像小丑却戴上美丽的花,三仙姑的脸上涂满了粉,还要扭捏作态,嗲声嗲气,人不像人,鬼不像轨,不如死了做个真正的“鬼”还有机会再生。同时暗含了作者对反动统治者粉饰太平种种伎俩的揭露。
八、作业
1.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的那一句话给本诗作者的感情有相似之处?
2. 比较《死水》与《一句话》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第3个回答  2010-10-26
死水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二)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三)鉴赏《死水》深沉感情、丰富的象征和讲究格律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死水》究竟象征着什么?

分析: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升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谁备提前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记菊)等。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结”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结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外表的华美,只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

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闻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来发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棋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态度是这样的决绝、激烈!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二)如何理解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结及云霞等形象构思的作用?

分析: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纸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

3.《死水》是如何体现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创作“三美”主张的?

分析:闻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请“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这首诗从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银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等词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吟诵作品。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所体现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韵脚,反复吟诵作品。师生明确:

《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看,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从韵律看,各大体均押。abcd型的二四脚韵,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全诗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反复吟诵,建筑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自可领悟。

2.让学生在吟诵中把握诗中的意象,再造想象,创造出各自心中的诗的意境。

教师可选择一条臭水沟、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及三十年代前后的中国等幻灯或录像,让学生结合不同的画面吟诵作品,从而体味诗人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寓意深刻的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师生明确: “形象大于思想”,诗尤其如此。

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体会诗中的意象,取决于吟诵者的再造想象。一个人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所经历的生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倾向等,都会影响其审美趣味,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优秀诗歌的浓厚的欣赏趣味。

怎样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不要强求统一。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象征的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抑或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的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应由学生去联想,允许他们见仁见智。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及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分析,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作品的基础上,把握诗作的大意。师生明确:

全诗5节。

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是它的特征。爽性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第2节,直承第1诗节的3、4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这4句类似“反语”,“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

第3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水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事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第4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语般以动显静。

第5节,诗人在前4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3句中的“丑恶”,究竟怎么理解,几十年来看法不一。朱自清先生在给《闻一多全集》写的序言中引了这四句,他认为“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臧克家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应该把‘丑恶’意会为黑暗现实的反面,也就是理解为革命”。(《诗刊》1979年第四期)“丑恶”究竟作何解,应允许学生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见仁见智。

总之,诗人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背后。

教师板书:

死水

肮脏、污浊的死水(2节)

(色彩、光泽上静态描写反语)

凝滞的死水 毫无希望的死水

、 (腐烂变质的死水(3节)二百

总起(1节) 总结(5节)

(动态描写)

沉寂的死水(4节)

(以动衬静)

(三)课后练习。

1.学生完成练习一。

2.写一篇对《死水》内容、写法评析的文字,不少于300字。

[小资料]

闻一多的“三美”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诗心学而且有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诗集机构就是这一书一创作。作理率的最好实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11-03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