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嫦娥2号的资料

如题所述

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二颗探月卫星、第二颗人造太阳系小行星,也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沿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造价约6亿元人民币。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扩展资料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嫦娥二号卫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07
嫦娥二号卫星(简称: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发射时间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345秒

发射概况
2010年9月29日,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9时整起飞。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目前嫦娥2号已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345毫秒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在飞行后的1553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

时间确定
记者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国防科工局探月中心了解到,目前,嫦娥二号已完成各项准备工作,进入发射“数秒期”。 据发射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嫦娥二号最终将从2号塔位发射升天。26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移动塔开始向2号固定发射塔靠拢。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已经正式宣布,嫦娥二号将于10月1日的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到月球,开始了月球之旅。
编辑本段发射准备
2010年9月28日日中午1时许,[1]随着来自贵阳市老年摩托车俱乐部的五名六旬车手作为最后一批参观者走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大门即告关闭,直到嫦娥二号发射次日再行开放。 记者中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门外看到,大院内宽敞的林阴道上少有人迹,偶尔会有几辆挂着军牌的车辆进出,驻地泽远乡派出所的一辆警车在附近不间断巡逻。发射中心大门侧边的一条通村公路入口,昨日开始由军人把守,其间有一位当地老乡,驾驶一辆贴着通行证的面包车试图开进,但被查出车上载有多名持外地身份证的人而被拦住。 在发射中心门外的水果摊上,发现几位身穿天蓝色工装的青年人。他们身后的“航天一院”4个字,表明他们来自北京,是火箭测试队的工作人员,他们身挂的出入吊牌上,不仅贴着各自的近照,写着各自的姓名,而且还有出入证的编号。离发射中心约5公里的铁路线上,一辆写有“成都铁路局西昌工务段”字样的巡线车正在专用线上检修。住在铁路旁的一位老乡称,估计马上就会有“罐罐车”运输火箭燃料进场。 据介绍:在发射时间上,目前有关方面的工作正在按照10月1日晚7时这一时间作准备,没有特殊情况,嫦娥二号将在国庆日晚7时开始奔月旅程。

飞行数据
绕月高度:100公里 降轨后高度:15公里

携带仪器
一、CCD立体相机 二、X射线谱仪 三、γ射线谱仪 四、激光高度计 五、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 六、微波探测仪 七、太阳风离子探测器

主要任务
“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 嫦娥二号
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运行时间
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孙辉先向媒体透露:“实际上,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用星。”,发射嫦娥一号时,为确保绕月飞行的成功,准备了两颗卫星。“如果嫦娥一号没有实现当初的目标,可能就会发射这颗备用星,嫦娥一号的任务圆满完成了,这颗卫星就成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卫星的先导星了。” 孙辉先透露,作为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任务将持续半年。
编辑本段发射目标
进一步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
十大使命
(试验使命) 一、配合运载火箭验证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发射技术; 二、验证距月面100公里近月制动的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三、验证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飞行技术; 四、对二期工程的备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五、搭载轻小型化X频段深空应答机,配合我国新建的X频段地面测控站,试验X频段测控技术; 六、试验遥测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技术,月地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及降落相机技术; (探测使命) 七、获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由嫦娥一号卫星的120米提高至优于10米; 八、探测月球物质成分; 九、探测月壤特性; 十、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
八大技术
即将发射的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 嫦娥二号卫星
移轨道,这将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缩短至不到5天。在举国上下关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之际,我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嫦娥一号卫星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应邀在最新出版的《航天器工程》期刊上发表文章,透露嫦娥二号有八大技术改进。 “承前启后,持续发展”,这是欧阳院士对嫦娥二号承载使命的概述。他表示,嫦娥二号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在工程上的主要任务是试验验证与月面软着陆相关的部分关键技术和新设备,试验新的奔月轨道,降低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风险;其在科学上的首要任务是对月面着陆区进行详查,精细地测绘着陆区的地形地貌。总体来讲,嫦娥二号执行的是对月球“精细探测”的任务,以利于今后嫦娥三号能够安全地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它的表现将为探月二期的实施成功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相对嫦娥一号来说,嫦娥二号做了多方面改进和提高,欧阳院士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 首先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的轨道设计不同,这次发射的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将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大大缩短; 其次,嫦娥二号卫星将在距月球表面约100千米高度的极轨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距月表200千米的轨道要低,有利于对重点地区做出精细测绘; 第三,嫦娥二号直飞月球的方式对运载火箭的入轨精度和入轨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执行此次任务 嫦娥二号的任务
长征三号丙火箭,较之前护送嫦娥一号上天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增加了两个助推器; 第四,为获得着陆区的精细地形数据,嫦娥二号激光高度计在月面上留下的“激光足印”间距更小,激光测距精度也可达5米,从而获得月球上几个重点区域的高密度高程测量数据; 第五,嫦娥二号所携带的CCD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由嫦娥一号时期的120米左右提高到小于10米,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 第六,嫦娥二号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月球着陆区和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测绘、立体成像,精细探测月面的元素成分与分布,月壤的电磁特性、粒度纬度和月壤层厚度,近月空间的环境等。嫦娥二号将获得的这些更高空间分辨率的探测数据可以与嫦娥一号的探测数据进行互相校核; 第七,嫦娥二号将演练嫦娥三号软着陆前的15千米×100千米椭圆轨道,这是探月卫星首次如此近地接近月表; 第八,根据月球探测二期工程的要求,新增了X频段的测控,使得我国深空测控通信能力将扩展到“地球——火星”间的距离。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30
嫦娥二号是中国的第二颗绕月人造卫星。它是建基於探月工程一期的嫦娥一号备份星进行技术改进,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且命名为嫦娥二号。

嫦娥二号主要是用作试验、验证部分新技术和新设备,降低往后工程的风险,同时深化月球科学探测。

嫦娥二号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发射,嫦娥二号任务迄今共投入9亿元人民币。

嫦娥二号任务相比嫦娥一号任务,将实现以下六个方面的技术创新与突破:

* 运载火箭直接将卫星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
* 试验X频段深空测控技术,初步验证深空测控体制
* 验证100公里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 验证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快速测定轨技术
* 试验全新的着陆相机,数据传输能力大幅提高
* 对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卫星进入月球100公里圆形工作轨道之后,目前正在进行轨道调姿,将对月面虹湾地区进行15公里高度,精度优于10米分辨率的拍摄,以便为嫦娥三号月球着陆器于2013年左右登陆月球做准备。

够清楚没?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11-03
嫦娥二号是中国的第二颗绕月人造卫星。它是建基於探月工程一期的嫦娥一号备份星进行技术改进,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且命名为嫦娥二号。

嫦娥二号主要是用作试验、验证部分新技术和新设备,降低往后工程的风险,同时深化月球科学探测。

嫦娥二号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发射,嫦娥二号任务迄今共投入9亿元人民币。

嫦娥二号任务相比嫦娥一号任务,将实现以下六个方面的技术创新与突破:

* 运载火箭直接将卫星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
* 试验X频段深空测控技术,初步验证深空测控体制
* 验证100公里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 验证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快速测定轨技术
* 试验全新的着陆相机,数据传输能力大幅提高
* 对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卫星进入月球100公里圆形工作轨道之后,目前正在进行轨道调姿,将对月面虹湾地区进行15公里高度,精度优于10米分辨率的拍摄,以便为嫦娥三号月球着陆器于2013年左右登陆月球做准备。
第4个回答  2010-11-09
嫦娥2的意义一言以结之就是承前启后,如果把探月看成一个黑箱,那么嫦娥1主要的任务就是验证在未得到月球第一手资料之前,通过二手资料和理论探索得出的关于月球空间地理状况对实际情况的偏差,这些偏差编列成数据库之后,为嫦娥2的工作提供基础的数据库。

因此嫦娥1侧重普查,比如绘制月面三维图等等。而嫦娥2将侧重详查,尤其是根据嫦娥1号提供的数据而筛选出来的重点区域,大致可以推测,主要会有月壤的厚度,月球水分布,以及月球背面的详细地理资料,同时嫦娥1也将验证一部分嫦娥3的技术,同时嫦娥2也将验证一部分嫦娥3的技术。 据欧阳自远介绍,“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将飞得离月球更近,运行轨道距离月球为100公里。由于携带了空间分辨率小于10米的CCD立体相机,"嫦娥二号"对月球表面的观测也将更清晰。这一技术还将确保"嫦娥三号"今后着陆在月球表面的理想位置,而不是落在斜坡上或者坑洞里。”

这次嫦娥2号的亮点是火箭直接将月球探测器地月转移轨道达到月球,这是历史上的突破,一般的教科书上可能的入月方式有:

A.火箭将月球探测器送入近地轨道,然后探测器自行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

B.将月球探测器送入环地大椭圆轨道,在大椭圆轨道近地点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C.火箭将月球探测器送到地月引力平衡点处,探测器加速进入月球轨道达到月球;

D.火箭将月球探测器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 ;

这次中国直接采用第三种方式,“嫦娥二号”卫星将由运载火箭直接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有以下意义:

1:这次不是S频段测控了而是X频段,X频段无线电传输信号频率更高,远距离测控通信效果更好,更有利于精度的控制。说明我们在深空探测控制领域又迈进一步。

2:长三丙不是这次还增加了两个助推器么?推力增加了1.2吨,很显然增加推力不仅是因为二号的载荷比一号大,而是直接入轨的需要。

3:火箭的加速能力达到那个第二宇宙速度就是直接送入了,况且既能脱离地球,在宇宙中遨游,又能在月球轨道速度遨游,说明我们的火箭测控技术,已经游刃有余了。老军001就是说这就有可能是为空天一体机做验证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