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诗有什么

如题所述

1.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而是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生活的由衷热爱。

2.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作者借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颇见匠心。

3.曹松《中秋对月》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这首诗写得非常明快,从月色皎皎转到了月色无私上,其光明对帝王家和穷人都是一样的,体现了诗人天下大同、万物平等的博爱思想。

4.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作者上片写带湖秋夜的幽美景色,并通过“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用设问的方式否定了一般文人见秋即悲的孱弱之情;但下片作者尽显悲“秋”之意,但作者所谓的悲“秋”,已不同于传统文人的纯粹感叹时序之变迁与个人身世之没落,而暗含了政治寄托的深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31

1、《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5、《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6、《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8、《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