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就业陷阱有哪些?如何防范

如题所述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陷阱几种表现形式

1、就业渠道陷阱。当前就业渠道陷阱主要是通过招聘网站、QQ信息、微信、微博等网络渠道发布招聘信息,通过这类渠道发布招聘信息的单位或个人由于监控不严,信息的真实性难以核实,信息发布者往往利用这一点,发布具有很大诱惑力的职位信息,吸引求职大学生的注意。

2、薪资待遇陷阱。用人单位往往对求职的大学生承诺以高薪,但是不签订任何书面合同,等到应聘者领工资时,不是打折就是推脱,有的甚至以公司倒闭为由不发一分钱。

3、单位资质陷阱。有些用人单位或个人,在招聘时对自己的单位描述不切实际,把不属于自己的资质、荣誉、业绩等都附加得到自己的身上,给自己的单位人为地披上一件光鲜的外衣,让涉世不深的求职大学生觉得这个单位不错,有实力,将来一定能够有所发展,而实际上确实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或小单位,甚至是一个“皮包公司”。

4、介绍人陷阱。在大学生求职的路上总有一些人很主动热情的给他们去介绍好工作,而这些热情的背后都可能会隐藏着无法预知的危机。例如我们常说的传销。近几年经工商部门查出、遣散的传销人员,主要集中在18至25岁,其中刚毕业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的甚至是在校的大中专学生和初、高中毕业生。这类介绍人总是在求职大学生面前展示一种成功者的姿态,向求职大学生吹嘘自己工资高、工作轻,生活自由、发展空间很大,往往使缺乏生活经验的大学生上当受骗。

二、大学生如何防范就业创业陷阱

一是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端正就业心态。要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要随便相信高工资、高待遇、福利好、挣钱快的招聘消息,坚信不有会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同时了解国家最新的就业政策,培养多次就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提升自身的创业思想和创业能力。

二是提高对就业创业陷阱的辨识能力。大学生要从国家、政府、学校或正规的人才交流市场获取就业信息,不要相信小广告和流动招聘者。对于公司资质的描述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还可以通过工商部门电话、网站等进行核实,不要轻易相信“老同学”“老朋友”,不要贪图一时的虚荣和小利。

三是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大学生要切实了解《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的相关内容,加强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遇到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够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不给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