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美食家苏轼曾品尝过哪种美食

如题所述

宋代美食家苏轼曾品尝过东坡肉和羊蝎子还有荔枝。

一、苏轼与东坡肉

苏轼被贬到黄州,发现当地人不爱吃猪肉,所以猪肉价格非常低,于是便发明了猪肉的新吃法:“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猪肉肥而不腻、味道鲜美,后人把这道菜叫做“东坡肉”。

二、苏轼与羊蝎子的雏形

苏东坡后来被贬到惠州,当时的岭南是蛮荒地带,可他没有因为生活条件的艰苦而苦恼,而是像来到吃货天堂一样“日啖荔枝三百颗”,更是利用当地人不怎么感冒的羊的脊椎骨创造出了烤羊蝎子的“先进”吃法。

当时的惠州相当偏远贫穷,又由于当时的宋朝国土面积小,很多适合养羊的土地被当时的少数人占领着,羊又是一种军用物资,因而羊肉显得很珍贵。集市上每天只杀一只羊,鲜美的羊肉都被那些达官贵人和富户买去,苏轼作为一个贬官来到这里,不想与他们争,就把他们抛弃的羊骨头买回来。

由于羊骨头上面还有些肉屑,他便开始研究吃法了。先放上佐料在水中煮,不用说那鲜美的汤可以解馋,接着把羊脊椎骨捞出来浇上黄酒,在火上烤,把里面的肉挑着吃。这样的做法让达官贵人不屑的羊骨头倒成了人间难得的美味。

三、苏轼与荔枝

苏轼津津乐道于惠州的荔枝。他写荔枝味美,没有直截了当地形容,只是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因为荔枝,他愿意常住岭南,做一个岭南人。

四、拓展知识——苏轼《浣溪沙》一词,表达出他对清欢之味的感受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词中写到多种饮食。茶味很香,形状也很漂亮,“雪沫乳花”,雪一样的洁白的泡沫,乳汁一样的水花;蓼、茸、蒿、笋是当地的时令春盘,都是些清新淡雅之物。或许因为苏轼在黄州时大鱼大肉吃腻了,这些清新淡雅之物才为美味。

然而,他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并不是描写这些食物的清淡,而是借这些清新淡雅的食物说人生,是对人生的慨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