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时,哪些内容会让人反感呢?

如题所述

良好的聊天礼仪和表达习惯是取得良好沟通的关键。在与人交流时,应尽力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求,思考回复对话内容的方式,所以每个人可能会对聊天时别人回复某些内容感到反感:

1. 只回答“嗯”、“好”等不具体回应的信息。这样的回复可能让人感觉对方缺乏兴趣或懒惰,不愿意和自己深入交流。

2. 只关注自己而不关心对方的回复,或者只是自己在大段发言后直接切入下一个话题。这样的回复可能让人觉得自己的感受和意见没有受到重视和尊重。

3. 大量使用缩写、俚语或者网络语言。尤其是在正式场合或者跟不熟悉的人聊天时,大量使用这样的语言可能会让人感到不舒适,甚至会引起误解。

4. 发送涉及政治、种族、性别等敏感话题,或者发表攻击性言论或不适宜的玩笑。这样的回复可能会引起争议,造成对话失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18
哪些聊天方式,最让你反感?
有个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每次朋友发来消息,自己看到的瞬间一定会秒回;
而自己给朋友发消息,常常是石沉大海,最快也是几个小时以后才回复。
这种“不公平的,不被重视”的聊天方式,很让人反感。
其实,在微信聊天中,还有更多令人反感的行为。
-01
总是聊到一半,对方就“消失了”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满怀欣喜地跟朋友分享某些趣事,开始时,他还在听你说话,还会及时回应你;
但聊着聊着,他就消失了。
你给他发消息,他不回复;
过去几个小时,他还是不回复。
你们的聊天,忽然就这样结束了。
话说到一半,结果人就消失了;

你说,气不气?
-02
频繁发“长语音消息”
微信聊天时,最令人反感的行为:长语音消息。
大多数人,对于长语音消息的“忍耐度”,仅仅能留给父母家人。
除了父母家人之外,哪怕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也无法忍受对方的“语音轰炸”。
想一想,整个屏幕都铺满了对方几十秒的长语音,是不是很窒息?
看上去,就让人充满压力;
听一遍,如果中途被打扰,你不得不再重新听一次。
切换文字?
更无奈的是,对方操着一嘴家乡话,转变成文字,根本就识别不出来。
频繁发长语音聊天的行为,其实很没有礼貌;
至少,对方给你打字聊天,如无必要,不应该总是给对方发语音。
-03
说了在忙,对方依旧催促
对方给你发消息,你刚好在忙工作;
于是你跟他说:“等我忙完手头的工作,我再给你说。”
结果,他一条条消息催着你;
每过几分钟,就问你一句“忙完了吗”。
这种“被人催着走”的行为,很糟心;
让我想到了“上古时期Q聊天抖一抖”的行为。
简直羞耻。
正常的社交关系,应该有分寸感;

别人说了在忙,你就不要催促;
如果他忙完了,自然会回复你;
如果他始终不回复你,你心中也应该知道结果了。
-04
一言不合,就“视频、语音轰炸”
想到了自己的一次经历。
午睡时,手机忘记调成静音模式;

结果,朋友一个视频开过来,我就觉得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从熟睡状态忽然被惊醒,那种感觉,特别糟糕。
果断挂了对方的视频请求,缓了十多分钟才好起来。
在社交中,没有事先询问对方是否方便,就直接开视频或语音;
这样的行为,一点也不尊重别人。
不是特别着急的事情,总应该先询问对方一句:
“是否方便接电话”。
-05
总是问你“在吗”
TA:“在吗”?
你:“在,怎么了?”
TA:……
2个小时之后。
TA:“在吗?”
你:“有事?”
3个小时后。
TA:“在不在?”
你:“是不是有病?”
烦不烦?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成年人的聊天,应该讲究“直来直往”。
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直接一点;
有事说事,能帮就帮,不能帮就装看不到;
想要闲聊,那也得先看交情。
为什么很多人都讨厌微信聊天问“在吗”?
举个例子:
他问你在不在,你回答他“我在,怎么了”。
然后,他下一句就问你:“能不能借几万块钱给我?”
你说是回消息,还是不回消息?
回消息,你得拒绝;
不回消息,你又不知道他找你到底什么事。
多尴尬啊?一点儿准备拒绝的时间都没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