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中的名句?

如题所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人教版第25课意思如下: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

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士人读书,要有志向,要有见识,要有恒心。

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拓展知识:

《古人谈读书》是二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学斋规》两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历代统治者称为“圣人”。(详见《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