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觅人才

如题所述

  唐太宗曾和魏征讨论用人的问题,唐太宗说:“为事择官,不可轻率,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来了。”魏征说:“这是对的。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干,顾不得德行;天下已定,那就必须才德兼备才可用。”他基本上遵守这个原则来用人。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太宗确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的治国思想,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措施和不懈的实践去实现。首先,唐太宗认识到了统治者与人民是“舟与水”的关系,通过土地赋税制度的调整以“安百姓”。二是认识到了重用人才,虚怀纳谏的意义,得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开明正确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三是加强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以巩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扩大统治基础。
  注意:用人和纳谏,既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又是贞观之治的重要表现。
  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26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融洽,被誉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解题过程]
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时期,亲睹隋朝的覆亡,这使唐太宗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因此他在 政治、经济、法律、民族、外交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革新措施。政治方面:继续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任用贤良,虚怀纳谏,任用敢于直言,并进谏200多次的魏征为相;他知人善任,尽量做到惟才是举,兼收并用。他沿用并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赋税制度方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少数民族关系方面:在唐太宗的开明政策下,他被西北各部尊称为“天可汗”。为了加强同吐蕃的关系,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 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关系。在对外关系方面:他在位时,玄奘西游天竺,并著有《大唐西域记》对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的历史及佛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等等。
总之,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融洽,被誉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第2个回答  2010-10-27
上(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只)患己不能知,安可诬(冤枉、贬低)一世之人?”
举,可解释为1、作“起”讲,2、确立、建树,3、兴起、发动,4、提拔、推举,5、列举,6、检举,7、全。从上下文看,自然是唐太宗要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因此其他义项只能舍去。诘,可解释为1、询问、追问,2、责问,3、责罚。因为封德彝“久无所举”,所以唐太宗才有所言,问题是询问、责问还是责罚呢?再根据下文阐述的用人所长的观点看,应为“责问”。患,可解释为1、生病,2、祸害,3、担忧。唐太宗提出用人主张后,批评没有举贤是不了解人才,这正是我们国家所担忧的,该选择何项,不言而喻。知,1、知识,2、知道,3、认识,4、了解。至此,毫无疑问选择“了解(人)”。
所以翻译如下:唐太宗命令封德彝推举有才能的人(可是)很久也没有推举出人。唐太宗责问封德彝,(封德彝)回答说:“(我)不是不尽心竭力,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奇特的人才罢了!”唐太宗说:“君子用人就好像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它的长处。古代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吗?只担忧自己不能了解人,怎么可以冤枉委曲一代的人才?”
第3个回答  2010-10-28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太宗确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的治国思想,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措施和不懈的实践去实现。首先,唐太宗认识到了统治者与人民是“舟与水”的关系,通过土地赋税制度的调整以“安百姓”。二是认识到了重用人才,虚怀纳谏的意义,得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开明正确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三是加强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以巩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扩大统治基础。
第4个回答  2010-10-28
唐太宗曾和魏征讨论用人的问题,唐太宗说:“为事择官,不可轻率,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来了。”魏征说:“这是对的。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干,顾不得德行;天下已定,那就必须才德兼备才可用。”他基本上遵守这个原则来用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