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鸟秋天就要往南飞?

如题所述

有些鸟可随着1年中季节的改变而作定时迁徙来变换栖息地,这类鸟称为候鸟。候鸟可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两种。前者指在春夏季飞到某一地区筑巢安家、生儿育女,幼鸟长大时,正值深秋,它们又陆续飞往南方较暖地区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这一地区繁殖,对该地区而言,这类鸟称夏候鸟。

如家燕等,夏季遍及我国各省市,冬季迁徙到我国云南南部、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台湾等地;又如杜鹃、黄鹂等也属夏候鸟,后者指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次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幼鸟长大后,正值深秋,又飞临原地区越冬,对该地区而言,这类鸟称冬候鸟。如鸿雁、天鹅、野鸭等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即为冬候鸟。大多数候鸟有南北迁徙的习性,飞行距离有近有远,最远的能跨洋过海,如游隼,可从西伯利亚经中国直达澳大利亚。此外,也有极少的候鸟可由西往东飞行,或由东向西飞行的。

夕阳下集中迁飞的红翅黑鹂

根据鸟类迁徙的行为,可以将鸟类分成不同的居留类型:

留鸟:留鸟是那些没有迁徙行为的鸟类,它们常年居住在出生地,大部分留鸟甚至终身不离开自己的巢区,有些留鸟则会进行不定向和短距离的迁移,这种迁移在有的情况下是有规律的,比如乌鸦会在冬季向城市中心区域聚集,而在夏季则会分散到郊区或者山区,这种规律性的短距离不定向迁移被叫做“漂泊”;还有一些物种如雪鸡会根据季节的变化在高海拔和低海拔之间进行迁移,这种迁移叫做“垂直迁徙”,虽然名为迁徙,但仍然是留鸟的一种行为;有些物种的短距离迁移则是完全没有规律的,仅仅是随着食物状况的改变而游荡,这种鸟类实际上是留鸟与候鸟之间的过渡类型。

候鸟:候鸟是那些有迁徙行为的鸟类,它们每年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间。在不同的地域,根据候鸟出现的时间,可以将候鸟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漂鸟。如果鸟类,在它避寒地则视为冬候鸟,在它的繁殖地(或避暑地)则为夏候鸟,在它往返于避寒地和繁殖地途中所经过的区域则为旅鸟。在一定广域范围,或是夏居山林,冬居平原处的则视为漂鸟。

候鸟和留鸟之间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同一鸟种,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在不同的地区甚至在同一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居留类型,决定一个鸟种在一地的居留类型的因素有当地气候、食物状况、生境等。例如繁殖于日本北海道的丹顶鹤原为夏候鸟,由于当地人士持续在冬季定期投喂给予其稳定的食物来源,部分丹顶鹤已经放弃迁徙的本能,成为当地的留鸟;又如雀形目鸟类黑卷尾,在中国南部的海南岛、云南等地为留鸟,而在长江流域和华北则为夏候鸟,而在欧洲则为漂鸟。

就特定观察地点而言,这些南来北往的候鸟可依照它们出现时间的不同予以归类,以台湾为例,夏天由南方来到台湾繁殖的候鸟称之为“夏候鸟”(summer visitor),冬天由北方来到台湾渡冬的候鸟则称之为“冬候鸟”(winter visitor)。如果候鸟在比台湾更北的地方繁殖,在更南的地方过冬,它们在秋季南下与春季北返经过台湾时只做短暂的停留,则称之为“过境鸟”(transient)。同一种候鸟在不同的观察点,可能被归为不同的类别。例如赤腹鹰在台湾是过境鸟,在日本则是夏候鸟,而在菲律宾则是当地的冬候鸟。

相对于来来去去的候鸟,有很多鸟类则是一年四季都在同一个地方生活,这类鸟称之为“留鸟”(resident)。在一个地方,除了留鸟、夏候鸟、冬候鸟、过境鸟之外,还有一些鸟类,它们的主要分布区域在很远的地方,只是偶尔有少数个体因为迷失方向或其他原因,来到该地,这些鸟类可能好几年才会被发现一次,称之为“迷鸟”(vagrant)。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01
鸟儿往南飞的原因是因为南方到了秋冬时节的话,会比较暖和一点儿,秋冬时节的话,北方就已经到了寒冷的时候了,有的地方是接近零度,有的地方都已经零下了,所以他们要到南方去过冬,那等到到了夏天的时候,或者春天过完了快到夏天的时候鸟儿还会从南方飞到北方来因为那个时候南方的温度是抄了的比如说有四十度或者四十度以上都是有可能的那如果说这么热的情况下鸟儿受不了后回到北方因为这个时候北方是比较凉爽的可能也就是二十度左右的温度
第2个回答  2021-09-01
这个困惑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答,分别是:
鸟类迁徙不单单是因为怕冷,更多的是因为气温降低导致鸟类无法觅食
鸟类迁徙距离之远,远远超过了我们日常语境里“南方”的范畴
鸟类为何迁徙,目前人类还没有特别统一和清晰的认识——别见怪,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无法解答的问题还有太多太多——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假设,最为被广泛接受的假设是这样的:这些候鸟原本生活在北半球的北方(或南半球的南方),因为冰川期到来,全球普遍变冷,在冬季,冷空气自北向南推进(在南半球是自南向北推进),驱使北半球的鸟类向南逃避(南半球的向北逃避),夏季再返回原栖息地,周而复始,形成了迁徙的本能。
还有这个南方并不是我们所认知的我国南方,也会到东南亚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