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蝉》古诗怎么读?

如题所述

如下: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

赏析:

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了。这“贵(人)”与“清(客)”的统一,正是为三、四句的“清”无须借“贵”做反铺垫,用笔巧妙。

次句描写蝉声之传播。梧桐是高树,用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清高挺拔,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流响”二字状蝉声的抑扬顿挫和长鸣不已;“出”字则把蝉声远播的意态形象化了,让人感受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全句虽只写蝉声,但却从中想象到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句对蝉声传播的生动描写,后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3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第2个回答  2021-12-05

虞世南 〔唐代〕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第3个回答  2021-12-08
原文:
唐代: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第4个回答  2021-12-06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是这样子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