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说自己是柳下惠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男人说自己是柳下惠

表明自己是正人君子坐怀不乱。

坐怀不乱意指男女相处时,即使是女子坐在怀中,男人都不会有非礼的行为。后用来比喻男子在与女子相处时作风正派。 该成语在句中多用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褒义。


柳下惠何许人也?

柳下惠,又称展禽,姬姓,展氏,名获,字季禽。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坐怀不乱”的典故被广为流传,可谓是家喻户晓,从而使得成为了我国传统道德中的典范人物。其对当时和后世都影响甚深,孟子尊他为“和圣”。

柳下惠是个人名,是在历史当中有据可依的一个人物,极有可能是真实存在的。结合标题所说的是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此故事在《荀子·大略》当中曾有记载,说的是一个名叫柳下惠人,寒冷的夜晚,遇到一个女子,看到女子冻得不成人形,用自身的衣服将其裹紧,并未发生任何逾越的行为。

古时候的女子将名节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又怎么会大肆宣扬自己和一名男子独处了一夜,如果是真的反而让人匪夷所思。假设真的发生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事情,为什么到了后来才被人宣传赞扬,当时就可以说出来事情的来龙去脉,以防后人误会,而且即便是孤男寡女在同一个环境当中,为什么又要让女子坐在柳下惠的怀抱里。


坐怀不乱这个典故由来是

据说,有一年的夏天,柳下惠离开家去找朋友,在路上却突然下起大雨。他只得去附近的古庙暂避风雨。

但当他刚一进门,就看见一个无着衣女子正在拧湿衣服。柳下惠见状急忙退出门外,门外有一古槐水,他就站在槐水之下,任凭雨水打在自己身上也不进庙屋。屋内女子看到后,急忙穿上湿衣。

这个故事以槐树之“槐”引申为“怀”,也就是“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6

男人说自己是柳下惠的意思是形容自己是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柳下惠简介】

柳下惠,姬姓,展氏,名获,字季禽(展氏族谱记载),又有字子禽一说,鲁国柳下邑人(今孝直镇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鲁国大夫展无骇之子。

柳下惠曾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罚狱讼之事。作为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其“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孔子评价他是“被遗落的贤人”,而孟子尊其为“和圣(圣之和者也)”。

周襄王三十一年(公元前621年),柳下惠卒于鲁地故赵村,享年一百岁,谥号为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是百家姓“展”姓和“柳”姓的始祖。


【“坐怀不乱”的故事】

柳下惠被中国历代广为人知的是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传说是这样的,古时候的展沟西面有一片茂密的柳林,有一个深秋的夜晚,柳下惠路过柳林时,忽遇倾盆大雨。他急忙躲到一个破庙里避雨。恰在这时,一年轻女子也到此避雨,与他相对而坐。半夜时分,年轻女子被冻醒,便起身央求坐到柳下惠怀中,以温身驱寒。柳下惠急忙推辞:“万万使不得,荒郊野外,孤男寡女处在一起本已不妥,你若再坐我怀,更是有伤风化。”女子道:“世人都知大夫圣贤,品德高尚,小女子虽坐在怀中,大人只要不生邪念,又有何妨?我若因寒冷病倒,家中老母便无人服侍,你救我就是救了我母女二人。”柳下惠再无推托之词,只好让女子坐到自己怀中。暴雨如注,一夜未停。柳下惠怀抱女子,闭目塞听,丝纹不动,漫漫长夜竟不知温香在怀。天明,雨过天晴,得恩于柳下惠的女子不胜感激地说:“人言展大夫是正人君子,果然名不虚传。”


【成语:坐怀不乱】

坐怀不乱 

拼音: zuò huái bù luàn

解释: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出处: 《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

举例造句: 人人都说他无行,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六回

拼音代码: zhbl

近义词: 不近女色、冰清玉洁

反义词: 见色起意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男女之间

第2个回答  2021-09-27

形容那些坐怀不乱的人,比喻一个人的行为端正。

柳下惠是古代的一个人,关于柳下惠有一个故事,就是流传千古的“坐怀不乱”。据说,他在修道时曾有一个女子对其投怀送抱,但是其不为所动。

柳下惠,原姓展名获,字子禽,谥号惠,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原本是鲁国的大夫,此人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在朝廷中经常得罪人,之后就归隐了,其高尚的品德使得他走到哪里都很受人爱戴的。

有关柳下惠的其他典故

受排挤,却不肯放弃高官厚禄离开故土

《论语》记载柳下惠在鲁国做士师时。这是一个掌管刑罚狱讼之事的小官。当时鲁国王室衰败,朝政把持在臧文仲等人手中。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自然容易得罪权贵,竟接连三次受到黜免,很不得志。

柳下惠虽然屡受打击排挤,仕途蹭蹬,他的道德学问却名满天下,各国诸侯都争着以高官厚禄礼聘他,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有人问其故,他答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微子》)

意思是说,自己在鲁国之所以屡被黜免,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到了哪里也难免遭遇被黜免的结果;如果放弃做人的原则,在鲁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禄。那又何必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