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写的书法并不算好看,为什么还能得到推崇?

如题所述

作为个人来讲,说颜真卿的书法并不算好看,当然没有问题。但我想说的是,艺术鉴赏和审美是有门槛的。要体味颜真卿的书法之美,需要相当的书法审美能力。

常言道“书如其人”,颜真卿书法中的刚健丰伟、端严庄重,豪迈跌宕的风格,也正是他的人格的表现。书法因其人格而显,人格寄之于书法,千百年来,颜真卿也因此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

颜真卿一生留下的书法很多,现就所知的有七十多种。流传到现在的碑刻、拓本和真迹也不少,都早已成为国外人士所珍视的历史文物。

他的书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50岁以前属于前期,是颜真卿向古人和民间书法学习并消化吸收时期,楷书代表作有《千佛寺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这一时期的书法明显的受到隋唐某些民间出手的影响,也有“二王”的笔意。

50岁到60岁是颜真卿书法创作中期,楷书代表作有《鲜于离堆记》《赠太和郭敬之庙碑》,此二帖标志着颜真卿那种刚健雄厚、大气磅礴的独创风格已经形成。这一时期还有著名的《祭侄季明文稿》《与郭仆射书>(即《争座位帖》),这都是在他特定的条件下,由于感情强烈的激动,以充沛的精力一气写成的。

60岁至79岁写的有《颜勤礼碑》《大麻姑仙坛记》《大唐中灭颂》《右承相宋琼碑》《八关斋会极德记》《颜惟贞家庙碑》等等。这些字帖都标志着他的书法艺术进入了完全成熟的后期,名作不胜枚举,他的艺术生命久长,愈到后来成就愈见辉煌,终于完成了具有高度美学价值而影响深远的“颜体”书法。

颜真卿生活的年代,正是盛、中唐时期,他的书法博大精深,雄浑磅礴,正如强盛的唐王朝一样魄力雄大,开了盛唐一代书风。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楷结体特点主要是匀称、方整平稳秀润。除了笔画秀劲丰润,笔画之间疏密匀称,字的形态方整以外,大凡笔画少的字,使它舒展开来,相应放大。笔画多的字,使它收得紧密,相应的缩小,所以在颜体中许多字放在一起也感到大体相近。

另外,颜楷还有宽绰、浑厚、气势雄伟、筋力老健、顿挫分明等特点。他的楷书总的说来,打破了当时风行书坛的娟秀一派的藩篱,创立了独特面目的楷书。

《祭侄稿》《争座位帖》是颜真卿草书的代表作。

《祭侄稿》是颜真卿追祭从侄季明的文章草稿。临文时,由于感情的激愤,又是草稿,所以根本顾不上考虑书法的精粗,而一气呵成。也正因为如此,能够毫不拘谨地将长期积累的精湛书艺充分发挥出来。

全篇运笔奇伟跌宕,畅达果断,转折之处锋毫变换天真自然,其中渴笔大量出现,显得格外沉郁顿挫,从中可以看出颜的独特行书风格已经迥异时流了。

《争座位帖》是继《祭侄稿》六年以后的又一代表作品,可以说是“人书俱老了”。这本帖是颜真卿写给仆射郭英义的书信手稿,信中对谄媚的郭仆射作了义正辞严的告诫,所以全篇书法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字中豪宕尽兴,姿态飞动,表现朴实敦厚的风格,从中可见到他继承“二王”的书法,而又别开蹊径。

他的行书总的说来,气势开张,厚重雄强,庄正而不板滞,流畅而不轻佻的特色雄踞书坛,故苏东坡赞叹说:“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颜鲁公”。

颜真卿的书法对于东晋以来,在书坛上占统治地位的、以“二王”父子以及虞、欧、褚等人为代表的“南派”书法,无论在用笔、结构、布局和用墨上都有着巨大的突破和创新。

在用笔上“南派”书法中手指的运用较多,露锋笔较多,以轻盈秀丽见称,颜书中加强了运腕的作用,更多地运用了藏锋,形成雄厚庄重、丰润劲健的特征。

在结体上,“南派”书法中,左紧右舒,右肩稍稍抬起以微侧之势表明灵巧潇洒的风姿。颜书改进了欹斜的结构,字字以正面示人的形象,表现庄重正大的气度。

在布局上,“南派”的书法一般来讲,字距和行距都是较大的,有宽舒静穆之趣。颜书的字距和行距都比较紧密,显得充实茂密,洋溢着充沛的气势。

在用墨上,“南派”书法追求润泽含和,颜书润燥兼施,浓枯并用,有着苍劲豪迈的气概。

近代文字学家马宗霍先生曾说:

唐初脱胎晋为息,终属寄人篱下,未能自立,逮颜鲁公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望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于是始卓然成为唐代之书”。

这对颜真卿书法的评价是很确切的。总而言之,颜真卿书法中的刚健丰伟、端严庄重,豪迈跌宕的风格,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9

书法是艺术,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所以评说一个人的字好不好看,与那个字有关系,与那个评说之人的鉴赏能力更有关系。

颜真卿的字以厚重有力,风骨超然为特点,加上其自身的人格魅力,所以尽管岁月久远,现如今,依然有许多的人会衷心地喜欢他的书法作品。

流传千年的作品,到今天看起来仍然是那么有力量,有风骨,也就难怪喜欢的人大有人在啊。

他的字初看给人感觉太笨重,但是细细欣赏下来,你会发现这样的字,真如那句字如其人一样,准确地彰显出了其写作之人的性格特点。

适想,一个人在七十多岁的年纪,还在纵横疆场,带兵打仗,其性格能是一介书生所能比拟的吗?骨子里的豪放,果敢,那种自带的英雄气概,以及军人征战沙场的豪迈,都被颜真卿聚集在了笔尖之上,谱写成了书法史上的豪迈乐章。这貌似笨拙的大字,实际向人们展示的是它的古朴平实,是力量美的再现。

这样的书体学习起来,其实真不容易。你若不信,可以练习些日子看看,看看你能否写出它的气势,它的高风亮节。

其实作为一名书法人,依我的性格,我会更喜欢赵孟府{府字是白字,因为字库里找不到那个字,作替代吧,熟悉书法的人都会懂我想写的那个字},因为他的字更活泼,美感更多一些。

但这并影响我去欣赏颜真卿,欣赏他那在书法史上独具一格的好字。其实书法,每一种体式都有其特点,每一种体式都有其看点,每一种体式都有不可替代之美。用这样的心态去解读书法,以欣赏的心情去学习书法,不仅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愉悦,还可以让我们很好的体会书法之中的大气磅礴,秀丽文雅,雄姿英发,端正古朴。同时也会大大提高你的书法鉴赏能力。


第2个回答  2021-03-28

个人感觉四大楷书中颜体最难,包括网上一些颜体的教学视频,我也觉得没有写出他的神采,应该是跟人的性格气质有关,颜体难度不在于外形,而在于他的的字体中散发的人格气质。

中国有三大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寒食帖,其中可称为惨烈的非祭侄文稿莫属。祭侄文稿文稿连图带改乱七八糟,实在与颜真卿楷书四大家的名号不符。祭侄文稿是一篇写给亲侄儿的祭文,白发人送黑发人,颜真卿放弃了精雕细琢的比例功法,笔笔厚重,越写越快,连笔之处一气呵成。

祭侄文稿应该算是一篇草稿,安禄山叛乱期间颜家为国尽忠,殚精竭虑,几乎搭上了全家人的性命,

家国天下两难全,呜呼哀哉!祭侄文稿是安史之乱期间,颜真卿整个家族做出贡献和牺牲最直接的见证。在凝望这幅字的时候,常常会让人想起严家父子被害的情形,仿佛让人看到了颜真卿找到侄儿的首级,哽咽又自豪地写下祭侄文稿的样子,让人忍不住落下泪来。

颜真卿是史上最值得推崇仰慕的书法家,以下四个原因足以证明他的伟大。一,他的行书祭侄文稿直追王羲之兰亭集序,足以证明他的行书之妙。二,他的楷书地位更是位列千年来四大楷书之首,连后来唐楷集大成者柳公权都是他的小迷弟。三开创书法雄强之风,一改之前书法妩媚飘逸之风,令无数后来书家为之学习。四,他的人品人格更是高尚,回保家卫国,满门尽早叛军屠戮,最后自己也以身殉国,结束了他可歌可泣的传奇。试问这样的颜真卿书法史上又有几人?他的人格与书法完美诠释什么是字如其人,不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楷模吗?

第3个回答  2021-06-15
颜真卿写得书法不算好看,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颜真卿的书法太美了太好看了,所以才得到历代书法爱好者的推崇。颜书大气磅礴充满张力,笔画饱满,笔法变化丰富,激情澎湃雄浑厚重,尤其是将篆籀笔法入楷,更增加了文化底蕴。除了初期的多宝塔比较稚嫩以外,颜真卿传下来的书作,都是美到绝顶的国之瑰宝。
第4个回答  2021-04-11
这种外行话,也就外行能说怵。书法审美中“好看或不好看”是伪概念。因为好看,不好看没有标准,全是个人的主观感觉。书法审美是审美者个人学识、价值取向的反应。因此,才会有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象;才会有你说美他说丑的争议
书坛最大误区是,认为魏晋时的书法是最高水平,实际魏晋是中国最黑暗血腥的时期,文化处于历史最低谷,书法同样也是最低水平。鲁迅所说“魏晋风度”是特指士人文化精神,不是所有魏晋文化。当时钟繇王羲之书法和由隋入唐的欧阳询等人书法是较低劣的书法。经过颜真卿、柳公权的彻底改造、发展,书法,特别是楷书才登上成熟书法顶峰,因此四大楷书正确排位是“颜柳欧赵”,而非不懂书法史的人乱排的“欧颜柳赵”,更不是什么“欧柳颜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