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1)机械混杂

在种子生产过程中,播种、栽插、收获、脱粒、运输、出晒、储藏及种子加工等各个环节均可能发生人为的混杂,使一个品种的种子中混入其他植物或同类型的不同品种的种子。  

(2)生物学混杂

种子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外来花粉的污染而产生的天然杂交。天然杂交种子在来年种植后其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出现不良个体,从而降低原品种的一致性和丰产性。当机械混杂严重时,更会加重生物学混杂,加快品种退化速度。

(3)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

不适当的栽培技术,不良的环境条件,都有可能引起优良品种的变异和退化。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下形成的,其优良性状的发育要求一定的环境和栽培条件,如果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品种的优良种性就得不到发挥,从而导致品种经济性状的变异和退化。

(4)品种育种剩余变异和自然变异

品种是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经自然或人工选择形成的群体。具有相对的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学及经济学上的一致性,并可以用普通的繁殖方法保持其恒久性。但其品种的纯是相对的。一个新育成的品种往往综合了许多亲本的优良性状,其遗传基础相当复杂,基因纯合和稳定所需的时间较长。

一个新品种育成后,往往还有许多剩余变异,如在繁种过程中不进行严格选择,就会很快出现品种退化现象。另外,一个品种在生产上连续种植多年后,往往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变异,这些变异经自然选择常被保存和积累下来,导致品种混杂退化。

(5)不正确的选择

在种子生产过程中,由于不了解选择方向和不掌握品种特征特性等原因,进行了不正确的选择,导致产生遗传漂移,也会加速品种混杂退化,使原种经提纯后和原品种相比变得面目全非。

(6)病原生物的变化

一个品种推广以后,由于病原生物生理小种的变化,导致品种原有的抗病性丧失,也是导致品种种性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扩展资料

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的措施

(1)亲本种子的提纯 

做好亲本种子的提纯复壮工作,是优良品种的优良种性得以持久保持的基础。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种子提纯复壮方法有“二圃制”、“三圃制”、“株系循环法”(适用于稻麦等禾本科自花授粉作物的种性保持)、“自交混合选择法”(适用于常异花授粉作物的种性保持)以及杂交水稻制种上的“三系七圃法”等。

其中,株系循环法由于方法简便、原种生产周期较短、繁殖系数较高、提纯效果较好、生产成本较低等因素,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禾本科自花授粉作物的稻麦常规种子的提纯复壮工作。

(2)种子基地选择

在选择种子基地时,除了要考虑种子基地的土壤结构、肥力条件、生产管理水平、机械化作业水平、隔离条件、种子生产者素质及植物检疫要求外,应重视前茬作物的种植情况。确定种子繁殖田时,应当要求种子生产者提供前作档案,证实种子田不存在自生植株或者种植过同种的其它品种。

(3)种子的隔离繁殖

种子的隔离繁殖是杜绝外来花粉污染,防止生物学混杂,保持品种优良性的重要一环。这在杂交种子生产中已经得到高度重视,而在常规作物种子生产中则容易被忽略。种子的隔离繁殖有距离隔离、花期隔离和屏障隔离三种。

按照种子生产规程,种子的花期隔离,杂交种子应在20-25天以上。在稻麦等农作物常规种子繁殖中,其隔离距离要求在25米以上,油菜、玉米的隔离距离在800米以上。

(4)严格去杂去劣

田间去杂去劣一般分别在苗期和抽穗至成熟前进行。在种子生产过程中根据品种众数植株的性状表现,淘汰种子田中的杂株和劣株。田间多次去杂去劣可以有效地去除杂株,提高繁殖种子纯度,是防止品种混杂退化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5)建立种子生产质量保证制度

在种子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种子的生产,要建立完善的种子质量保证制度,在种子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防止发生人为的机械混杂的发生。

如在播种时做到“四清”,即品种清、装种用具清、播种用具清、播种田块清;收获种子时要做到单收、单打、单晒、单运、单藏,在用机械收割时最好用专用包装袋装运种子,并由专人负责。在接收和发放良种时,要求有完好的内外标签。

(6)建立完善良繁队伍

种子生产企业和种子生产基地要建有相对稳定的良种繁育技术队伍,既能胜任亲本种子的提纯工作,又能对种子生产的各个技术环节进行技术指导。

(7)改善栽培条件

在种子生产中,要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改善栽培条件,做到良种良法配套,以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从而繁育出健壮饱满和优质种子,有效的防止良种的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