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九是阳之极,那么为什么古代帝王的冠冕是十二旒的?

如题所述

人们常说九是阳之极,但是古代帝王的冠冕却是十二旒,主要是因为皇帝需要大臣来辅佐自己,统领百姓。秦始皇在建国以后,在中央施了三公九卿制来管理朝廷大事,为了体现自己的地位来管理这些大臣,秦始皇选择了十二旒的冠冕。皇帝将自己的冠冕设置为十二旒,主要代表着三公九卿的大臣都要听从天子的治理,主要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权力,至高无上,地位尊贵。

古代帝王设置的官职之中,总共有120个官职,正好对应着十二地支,所以这也是冠冕十二旒的原因。古代十分信奉天相,天相与数字十二正好相合,帝王为天子,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就将自己的冠冕设置为十二旒。根据史料记载,古人在观察木星运转时认为运转的方向是由东向西划分的,方向相反并不适合观察,就拟定了一个与木星运转方向相悖的大岁星,12年转一周。

古代人观察太岁星,发现每一年月亮都会发生十二次盈亏变化,在不同的时间会指向不同的方位,通过这些变化来确定了历法。确定了时间,上位者才能够更方便的进行国家管理,进而颁布政令。十二这个数字对于古代来说意义非凡,皇帝是天子,也因此对应着这个数字。古人通过观察月亮和太阳的变化,将昼夜交替的时间定为一日,将月亮盈亏的变化定为一月。

古人通常将庄稼成熟的时期定为一年,一年有12个月,12这个数字意义非凡,既意味着一年的开始,也意味着一年的结束。皇帝将自己的冠冕定义为十二,也代表着自己将会带领百姓,结束昏暗的日子,逐渐走向光明。十二是人们根据天地变化而得出来的一个数字,皇帝作为天子,为了更好的控制百姓,就利用人们的固有思想,让人们相信自己是天选之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3
周代天子冕上有十二旒,即是帽子上吊下来的穿玉丝绳,按诸侯等级旒的数目会递减。

《尚书·益稷》中记载了十二章服图,说明皇帝冕服上装饰的12种纹样;分别是元衣(外衣)上的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黄裳上刺绣的水藻、宗彝、火、粉米、黼(音釜)、黻(音佛)

前221年,秦朝统治者秦始皇下令收集全国兵器,销毁并铸成「十二金人(或称为十二铜人)」

根据《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宋朝秦桧在一日内发出十二金牌,召回正与金作战的岳飞回京。

我觉得十二为偶数,对称,又因为一年为十二个月,皇帝这种自命顺天应命的身份肯定会选择这个数字的。
第2个回答  2022-04-24
汉代制度,天子十二旒冕,皇太子九旒冕,诸侯七旒冕。到了明代制度就很完善了,资料也比较详细,天子依旧十二旒冕,十二章冕服。太子亲王九旒冕九章冕服,亲王世子八旒冕七章冕服,郡王七旒冕五章冕服,郡王长子无冕,着朝服。至于各个藩属国王如朝鲜王,琉球王视郡王,但朝鲜王着亲王九章冕服九旒冕,王世子本不能用冕,但明朝廷还是赐予了郡王七旒冕五章冕服。
第3个回答  2022-04-23
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写皇帝威爷和地位的尊贵,写的比较端庄威严,相比于9多出3,加重了其威严程度,古代是按典礼亲手来进行区分,能够凸显他的身份地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