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如题所述

因材施教,就是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和教学,在分析学生的差异心理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与个性。因材施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和知识能力的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
学生的任何行为都具有内在的动因和心理条件。学生是有能动性的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转化,都发生在学生的心理上。教师的教学活动总是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才能被他们接受而转化为需要,从而构成已有的心理水平和环境要求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学生的心理获得发展。提出适当的要求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2)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激励
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项基本的工作。学生的学习动机或不学习的动机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价值观。然后,一方面针对他们的需要进行激励,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培养高级需要,才能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动力。
(3)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帮助学生长善救失
对学生的培养在于长善救失。所谓长善救失就是调动其心理上的积极因素,消除其消极因素,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学习效率,并按教育要求发展良好品德。每个学生的个性中都存在不同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4)了解学生个性,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才
教育所要培养的是发展良好的个性人才,而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标准件”。教育塑造人是在学生的个性基础上,因势利导地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的机构。教师的任务是要使学生适应社会,成为有效的、合格的社会成员。可以说,学校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出具有优良个性的学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