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疆域有多大?元朝疆域的最北部在哪里?

如题所述



今天,校易搜给大家带来了一篇

众所周知,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根据中学历史课本上的元朝地图,元朝的疆域东起库页岛和日本海,南至南海,西至天山,其北端划入北冰洋,总面积2000多万平方公里。


但是,对地理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西伯利亚是一片不毛之地,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很难开发。蒙古人真的到达了这个地区并有效统治了很长时间吗?几千年前,他们把元朝的疆域扩展到了北冰洋沿岸?


元朝的疆域有多大?


毫无疑问,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朝代。但也有人认为成吉思汗及其后裔带领蒙古军队西进至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元朝的疆域应该横跨欧亚两洲。这种说法显然不准确。


自13世纪初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后,成吉思汗及其后裔先后进行了数次大规模军事扩张,向东进攻朝鲜和日本;攻南晋、西夏、南宋、大理;从西边的辽国到西边的多刺子模、波斯和欧洲,凶猛的蒙古骑兵尽可能到达欧洲的多瑙河流域。蒙古人经过半个世纪的西征,先后攻灭了40多个国家,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疆域空虚的昔日超级帝国。


蒙古人在年的扩张


元朝虽然是蒙古帝国的延续,但不等于蒙古帝国。将蒙古帝国征服的东欧纳入元朝版图是不正确的。


自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以来,蒙古人在军事上一直很嚣张,但蒙古的政治文化相对落后,没有有效的制度来统治如此庞大的帝国。所以在蒙古帝国东征西征的过程中,并没有占领新的领土,所以蒙古大汗就把这些领土给了功绩卓著的皇室,由他们来划分和统治。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大汗国,即成吉思汗长子泡菜的金帐汗国、次子察合台的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的窝阔台汗国、忽必烈弟弟徐烈武的伊尔汗国。


元朝和其他汗国


这些汗国有很强的独立性,蒙古可汗只能通过部落间的血缘关系来维持自己在各个汗国的统治地位。然而,蒙古第四代大汗蒙古死后,蒙古帝国内部为争夺可汗的位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各汗国之间互相攻击。虽然忽必烈最终赢得了汗位之争,但忽必烈作为蒙古大汗,已经失去了对其他汗国的控制。他建立的元朝实际控制范围只是蒙古和汉朝的大本营。所以元朝的疆域只是由元朝皇帝直接控制,不包括其他汗国的疆域。





此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将统治重心从蒙古本部转移到中原汉族地区,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华夷改革,将草原帝国改造为适应中原社会文化经济基础的传统封建王朝。所以元朝和蒙古帝国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可能把蒙古帝国的领土强加在元朝的领土上。


元朝的疆域真的向北延伸到了北冰洋吗?


在明确了元朝和其他汗国的关系之后,我们知道元朝的地图并不包括其他汗国的地图,比如东欧。那么,元朝的疆域真的如教科书所描绘的那样到达了北冰洋吗?


我们先来看看元人自己是怎么说的。据《中国历史地图集》年的记载,元朝的疆域是“北过阴山,西有流沙,东有辽,南有大海”.东南不能跨汉唐,西北可以跨汉唐,万里难数。据《元史地理》年的记载,元朝的疆域大致相当于东南地区,即传统的中原和汉族地区。虽然超越了西北地区,比汉唐时期大了很多,但是用“难限几里”这个确切的词来形容。另外,元朝人在《元史地理志》年对元朝疆域的描述是“大元地区,东有朝鲜和新罗百济,南有云南和大理,西有吐蕃和回鹘天竺”,但并没有详细说明其北界在哪里。


从现存的

元朝是蒙古帝国的延续,元朝的大部分北方领土都是从蒙古帝国继承来的。但蒙古本部是传统的游牧社会,人民以水草为生,没有像中原那样成熟的郡县制。因此,确定蒙古部落和其他民族在其有效统治下的活动范围是关键。


在蒙古帝国的扩张过程中,成吉思汗及其后代除了对东南和西部进行军事征服外,还不忘向北扩张,征服北方的部落。如1207年,成吉思汗命令其弟高智率领右军安抚太甲林区的地方部落,于是木易、巴尔德-巴-斯、万-基尔-吉-斯、自丢-比尔部落相继归属蒙古。


据《史记部落列传》记载,蒙古北部的部落大致分布如下:


唐努五莲海域:沃伊拉蒂、吐蕃、赫布胡纳斯、乌尔苏蒂等部落。


贝加尔湖地区:布里亚特、巴洪、康科德、霍利、图玛蒂、拜伊、布拉、克里木钦等部落。


叶尼塞河流域及其以西:齐尔吉斯、西比尔、克欣、天里克、托赫列茨、图河西、塔希、巴兹吉提等部落。


蒙古帝国通过向上述三个地区的部落投降,基本上控制了从叶尼塞河流域到贝加尔湖的大片土地,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西部利亚地区。


蒙古北部的阿尔泰部落


蒙古帝国第二大可汗窝阔台可汗为了搞清楚北方是否还有不屈不挠的部落,派合川去北海几年。一座日不落的山。“日不落山应该是北极圈附近的一座极昼山,可能是当时元人探索最北端的记录。


极端天气现象


元朝的人虽然去过北极圈,但是要确定一块无主地属于某个国家的领土,不仅要有人踏足这里,而且要有人长期居住、生活或管理、统治。就像我们在国外旅游,不能说你去过什么地方,就说那是中国的领土,而必须在当地建立聚落,实现有效的管理和统治,才能证明那是自己的领土。


显然,“日不落之山”并不具备定居的属性,投降蒙古的北方部落基本都居住在远离北冰洋的永冻带以南。例如,《土地与土地概述》年西北部落的记录:


“那些傲慢和刺痛,因为水的名字属于李基斯,去大渡河两到五千英里.昼长夜短,昼短熟。东方已经开始了,也就是说唐朝历史上的骨头也是对国家有益的。”在元朝的历史上,描述的是昼长夜短的现象。据说太阳下山,白天羊肉就熟了,亮亮的。可以推测,吴哥离北极圈不远,但还没到北冰洋。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元代建立的最北聚落是北海廓。


北海遮阳观测站是全国性的遮阳观测站


大部分,北极40度太强,夏至1尺2尺3寸6分,白天62小时,夜晚38小时。


还有,森林,北极离地45度,夏至3尺2寸4分钟长,白天64小时,晚上36小时。


直到,北极离地55度,夏至长5英尺1分,白天70分钟,晚上30分钟。


在北海,北极离地65度,夏至长6英尺7英寸8分钟,白天82小时,夜晚18小时。


然而,北极星在北半球任何地方的角度都与当地纬度相同。参考中国古代365度的标准,可以推断出北海轮廓的纬度约为北纬64度。同样,《元大都》中的“北极以上40度太强”,与北京北纬40度的纬度是一致的。


另外,根据北海剪影的昼夜状况,也可以推断出它的纬度位置。把元代的100小时换算成一天的24小时,就可以得出一分钟大约等于14.4分钟。那么,夏至北海剪影的昼夜是19小时40分,夜晚是4小时20分。根据夏至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可以推断出北海剪影的位置在北纬63左右,与北极星位置推算出的纬度相近。


最后,结合公元《元史》年吴哥的长夜和短夜记录,可以推断,元朝疆域的最北部是西起额尔齐斯河,至鄂霍次克海,北纬63度。





我们再来看看课本上的地图,就是谭启祥主编的《元史》年元朝地图。在这幅将元朝版图划入北冰洋的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铁勒阔位于贝加尔湖北纬55度附近,北海观中心位于叶尼塞河东侧北纬64度附近,标有部落名称,并有千户、千户等封地,与元朝的历史记载大体一致。





但我们也注意到,在北纬60度以北的广大地区,除了昂索恩之外,没有其他部落或聚落,这说明这一地区没有元朝人活动的记录。所以,把元朝的北界直接划入北冰洋是不可信的。


中国古代对领土主权、国界等问题没有很强的认识,但北方游牧民族以水草为生,适合放牧时就去那里,这使得人们很难确定他们的历史边界。这体现在历史地图的编制上,就是先找几个具体的点,再画一个大致的弧线,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汉唐地图。那么,为什么到了元朝就开始特殊化,没有有力的证据就直接画到了北冰洋?





网上流传一种说法:地图绘制的时候是中苏关系时期,元朝地图的北界特意直接划到北冰洋,以避开苏联。当然这也是网上的说法。具体原因我就不多说了,但是我觉得用北纬63度来画元朝地图是比较正确的做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