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隐瞒犯罪怎么判

如题所述

涉嫌隐瞒犯罪判刑视情况而定:
1、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掩饰隐瞒犯罪构成条件有:
1、犯罪客体,从一般客体来看,其犯罪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有人认为本罪的具体客体是“司法机关追缴财物的正常活动”,也有人认为是“司法机关查明犯罪并加以证明的活动”。我认为两者都不能涵盖本罪的所有具体对象。一方面,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是案件的重要物证,可以证明案件事实和赃物去向,确认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等。,并在查明案件事实、证明犯罪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是司法机关依法应当追缴的范围。行为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客观上对司法机关追缴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的活动造成了危害。因此,本罪的客体应当是司法机关正常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和收益的活动;
2、主观方面,要求必须是一种知道。认识这个罪有两个方面必须注意。一个是知道的内容。我们应该知道货物可能是犯罪所得和犯罪收益。只要行为人知道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就应当认定其主观上是知道的,而不要求行为人知道具体的犯罪所得是什么,是如何取得的,该物品是什么,其价值是什么。第二是知道的程度。
综上所述,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根据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数额、犯罪对象、危害后果等犯罪情节,综合考虑被告人缴纳罚金的能力,决定罚金数额;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综合考虑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数额、危害后果、上游犯罪的危害程度等犯罪事实、量刑情节,以及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认罪悔罪表现等因素,决定缓刑的适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