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古诗有那些

如题所述

中秋节的古诗如下:

一、阴云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中秋夜不见月》罗隐

赏析:

在诗中,诗人描写了中秋夜晚上的景象,但这并没有月亮。诗人用“阴云薄暮上空虚”来表达一种极正常的景象,即薄暮时分,阴云笼住了天空,使得晚上无法看见清亮的月光。诗人用这种自然现象来隐喻世界的混浊不堪。

后两句“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诗人带上了浓郁的个人感情色彩。他担心即使天气恢复晴朗,也看不到皎洁的月光,因为月亮的光芒已经被云彩所遮盖。这里的“玉轮”和“蟾蜍”是诗人自喻和喻人的象征,表达了诗人的高洁品质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二、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赏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诗人用美丽的比喻来形容桂花。他将桂花比作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这个场景带给人一种空灵、纯净的感觉。而“露华新”一词,则描绘了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更加增添了桂花的娇美。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诗人用嫦娥的形象来解释桂花从何而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嫦娥是月亮的女神,与桂花有着密切的联系。

诗人的意思是,这些桂花可能是嫦娥撒下来的,给予人们一种礼物。这样的想象不仅使诗人的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桂花的美好感受。

三、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赏析:

首句“暮云收尽溢清寒”,通过描绘傍晚的天空,为读者创造出一种清寒的氛围,为后续的“银汉无声转玉盘”作铺垫。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此句写中秋之月的美景,“清寒”二字写出月光如水的情态,“玉盘”二字写出月亮冰清玉洁的美感,境界高远,意味深长。

接着,“此生此夜不长好”,诗人用“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相对,将空间距离拉长,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体现出诗人漂泊的无奈和分离的不舍。

整首词中,诗人用凝练的语言、抑扬有致的韵调、含蓄委婉的诗意和独树一帜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中秋月夜的美丽景色和人生哲理,给读者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