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月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甲子月指中国传统干支纪月中一个循环的第一月。

甲子月

甲子月是指中国传统干支纪月中一个循环的第一月,后一位是乙丑月。术数中月以节气划分,算命中提供出生月干支便是如此。史书上有以“子月”表示农历十一月的,为避免混淆,可以把“甲子月”用在十一月落在大雪和小寒之间的部分。

1843年12月21日至1844年1月19日属十一月,由此可见,无论如何,1843年12月21日至1844年1月5日,连头连尾16天,都完整地属于甲子月。

知识拓展:

干支纪月是指用干支记录月序。部分书籍只用地支纪月,每月固定用十二地支表示。把冬至所在之月称为“子月”(近似农历十一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近似农历十二月),以此类推。故古历中的《夏历》以“寅月”为正月,又称建寅之月或建寅正月等。

干支纪月以每月交节日作为分界点,并不是阴历中的初一为分界点。以立春为寅月开始。干支纪月是由十二辰纪月发展而来,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

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由此知干支发明之初就是:干用于纪日,支用于纪月。在古代早以十二辰纪月,即为月建。在以钟表盘面理解日月五星的运行时,我们就可很清楚的看到月建是日月相会时的辰位。

古代历法选冬至日且日月相会日(月朔日)为对应于“子”刻度,月针绕行一周约27天多,但此时作为太阳视运动的年针已前行了约一个刻度,月针需再前行2天多才能赶上太阳进行日月相会,这时就相会于“丑”刻度,这样日月相会日就会逐步发生在十二刻度中,以此确定月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