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 几句一押韵啊。

五言律诗 几句一押韵啊。
仄仄平平仄 是什么意思。

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扩展资料:

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为正格,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根据平仄律,五言律诗有四个基本句型:

1、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2、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3、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4、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言律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21
五律二、四、六、八句押韵,也有一、二、四、六、八句押韵的情况.

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古时声调分四声,分别是平、上、去、入,平声为平,上、去、入为仄.
现代四声分别指阴平、阳平、上、去,入声已经消失,分化在这四声中.因此,现代人要区别平仄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提倡仿古,区分平仄可以查《佩文声韵》等书;有人提倡诗歌要与时俱进,可以把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归为平声,把上、去归为仄声.

下文可以参考:

五言律诗(五律)

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40个字,为近体诗。源于汉魏时期的五言八句诗,成型于南朝的
齐梁时期。引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说”大盛,好诗者写出不少讲求平仄、中间四句对仗
的五言八句诗,故世称“永明体”。开“永明体”之先的是王融的《临高台》:“游人欲
聘望,积步上高台。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还看云阵影,
含月共徘徊。”。写“永明体”最多的诗人当数谢朓,共40余首。梁代“永明体”诗人也
很多,著名的有梁武帝萧衍、江淹、庾信、沈约等。可以说,“永明体”诗是由汉魏时期
的诗歌过渡到唐代近体诗的一个桥梁,是唐代五言律诗的雏形。“永明体”的正式命名当
在初唐,其间沈佺期、宋之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七律一样,五言律诗也须中间两联对仗,讲求押平声韵,其平仄格式也有四:

⑴首句仄起入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⑵首句仄起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⑶首句平起入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⑷首句平起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说明: △ 为:韵脚。

参考资料:http://bbs.uestc.edu.cn/cgi-bin/bbsanc?path=/groups/GROUP_4/Poem/04/M.1047993882.A

第2个回答  2015-08-10
一句一押韵最好
第3个回答  2018-06-02
8句。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五言律诗是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诗体简介:
  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属于近体诗范畴。律诗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
  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