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格式

如题所述

1、句数固定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前联的对句和后联的出句的关系则称为邻句关系。

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字字。还有每句六字,全首四十八字的,称六言律诗,传世作品极少。

2、押韵严格

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

律诗还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讲究平仄

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失粘”,就是违反后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和前联的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要求相同的规则。

4、要求对仗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扩展资料

每首律诗通常只有八句,但也有少数超过八句的“排律”,律诗每二句成一联,以八句的律诗为例,头两句成一联,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

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上下句各称为“出句”和“对句”,前联的“对句”和后联的“出句”则称为“邻句”。

在古典诗词中,古体诗的形式是最为自由的,曲略严格,词进一步严格,格律诗最严格,其中的律诗又比绝句严格,绝句仅对字句、押韵和平仄有要求,但律诗还在对仗方面有严格规定,要求至少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律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6

格式是:每首诗的每句都必须是八个字。

    律诗: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律诗是中国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具有重要意义。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通常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4)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例如: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就是一首五言八句律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03
关于律诗
  ——与喜欢古诗词的朋友交流
  一.
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与唐代以前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律诗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
押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要求押平声。
  2.
对仗: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3.
平仄:律诗和绝句的每句平仄都有规定,误用者谓之“失粘”。
  二.诗韵
  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并称为平水韵,这便是沿用至今的诗韵。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
  律诗和绝句押韵要求严格,都必须用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三.对仗
  对仗是指诗歌中词句的对偶。可以两句相对,也可以句中相对。对仗一般用同类句型和词性。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间两联须对仗,首尾两联不用对仗。但也有变例(不详述)。对仗可以有不同的情形:
1.
工对:对仗须用同类词性,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旧时把名词又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等门类。严格的对仗、词性、词类都要相对,称之工对。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
宽对:与工对相对而言。宽对只要词性相同,便可相对。如“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
  (还有其他情形,不详述.)
  四.平仄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平仄。
  在学习写律诗和绝句时,平仄是最难的。所以,也有一些人认为现代人写律诗绝句可以不讲平仄。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还是讲平仄为好,这样可以锻炼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但是,不一定要按平水韵部,而可以用今音今韵,也就是按普通话的发音标准,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是平声,上声(三声)和去声(四声)是仄声。我比较同意后一种观点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0
一楼的朋友解释得很好很全面了,特别是各种平仄、压韵等讲述,对我今后写藏头诗大有启发。
我补充如下:

既然是律诗,不管七律还是五律
都得在起承转合中格式中“带着镣铐跳舞”
起句两句,引出诗的主旨
承、转四句,按严格的格律,作为颔联和颈联,必须是对仗形式的,对全诗的
主旨加以深化和铺陈
合两句则为尾联,对全诗的格调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结尾可以点睛,让诗的格局上升到新的高度。

例子我就不举了,既然你也是诗歌爱好者,能问出这样专业的问题,相信你信手一翻,皆有佳例。

以上管见,仅供参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10-04
浅谈律诗

产生背景时期,特点(字句数,平仄,粘对,押韵,对偶,拗救,意境等)
背景:律诗约发源于南北朝,兴于盛唐,因十分究竟格律,故称律诗,与古体诗有明显区别。
特点:(细分如下)
一,字句数:律诗为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分别称为五律,七律。还有一种为排律,有五排七排。
二,平仄:这一特点是区分古体诗与律诗的最根本一条。律诗中每句每字都有严格的平仄要求。青莲一首《静夜思》虽押平声韵有对仗,因无律句,仍为古绝!五言有四种格式(句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也有四种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在五言基础上前面加平平或仄仄),凡是不符合这四种格式的都成为拗句,坳也是有规则的,下面再讲。
三,粘对:平仄的四种格式的使用要遵循粘对规则。一联的上下句要遵循对规则,下联的上句与上联的下句要遵循粘规则。平与仄是相对对的,平与平,仄与仄是相粘的。
例如:第一联:仄仄平平仄,①平平仄仄平。②(①②句相对)
第二联:平平平仄仄,③仄仄仄平平。④(②③句相粘)
四,押韵:律诗是十分讲究押韵的,四联的最后一字都要押韵,且要押平声韵。在五言律诗中,以首句押韵为变体,不押韵的为正体。七言律诗以首句押韵为正体,首句不押韵为变体。押韵可依据《平水韵》106部押韵,只能同部相押。今人写诗也可依据《中华新韵》押韵,但不可一首诗中同时依据两部韵书用韵!
五,对偶:在律诗中一般要出现对偶句,且一般颈颔两联对偶。但古人有的诗中也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首联对偶(也可首颈颔三联都对),2.尾联对偶(也可颈颔尾三联都对),3.只用一联对偶。排律中一般,除尾联外各联均用对偶,(首联可用可不用)。
六,拗救:当然平仄的四种格式是可适当变动的,当一句中的某个字与格式标准不符,我们就称之为“拗句”,但我们不能随便拗,拗了就要“救”,所以就有了拗救规则:
一1本句自救:五言:一字拗三字救(简称一拗三救,下同)
七言:一拗三救,三拗五
以仄仄结尾的(5特拗):五言:四拗三救
七言:六拗五救
例如:(三拗五救)本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三字拗了→平平平仄平平仄 ×
运用三拗五救规则,则五字要救成了 →→→→→平平平仄仄平仄 √

二2对句相救: 五言:上句三字拗下句三字救
七言:上句五字拗下句五字救
以平仄结尾的(6大拗)
五言:上四拗下三救
七言:上六拗下五救

例如:(上四拗下三救)本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句四字拗了→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句三字救 →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如果一句中一个字救了本句中的一个字同时又救了上句中的另一个字,我们称之为“4一字两救”

所有七言律句中第一字拗了均可不救→“3可救可不救”

例如: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联上句第五字为“一字两救”

在使用拗救规则时要忌“孤平(除末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仄脚句和以平平结尾句中可不考虑此则)“三平尾”,“三仄尾”。还有第二个字是永远不能拗的!!!
七,意境:上面六条都为律诗中基本格律规则。一首好诗只符合了基本格律规则是远远不够的!意境才诗是的灵魂!“诗须言之有物”,“诗言志”等等,都是需要牢记的。当然还要手法助之。
八,手法:略
九,写律诗,我个人觉得,要牢记其格律,多读名诗名篇,博览群书,有了深厚积累,灵感一来好诗自然“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附:
五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押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押对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押对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押

七言:(1,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押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押对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押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押
(2,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押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押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押对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押

→→→ 五言,七言的正体格式(最最最高标准!!!)。
祝君成功!!!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huanyubo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