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民警可能会给你打电话!千万别慌,一定要接!

如题所述

      提醒,再提醒!
      近期,有不少市民接到
      公安机关开展流调工作的来电
      如果你从外地来,
      或者从外地回,
      接到自称公安局民警,
      请你千万听对方说完再挂电话!
      更不要当作诈骗电话拉黑,
      因为您随手的一个拒接,
      可能要使他做出大量的工作,
      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才能了解你的行程轨迹,
      辨别你感染的风险,
      更会给疫情防控带来阻碍。
      8月10日,
      记者走近一线流调民警代表,
      沈阳市公安局大东分局
      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孙玉伟,
      听听他的心里话。
      最抓狂:
      流调电话打不通或直接挂断
      孙玉伟,今年39岁,在公安一线工作了十多年。自新冠疫情出现以来,他就站在防疫最前沿,除了日常治安相关工作,他又额外担任起了流调、现场处置等防疫工作。20多个月来,每天流调从没停过。
      上级部门每天都会下发中高风险地区来沈信息,孙玉伟带领专班100多名同志会立即挨个打电话核查情况,询问他们具体从哪里来、住在哪里、体温是否正常等一系列信息,同时输入电脑上报疫情防控指挥部。不眠不休加班打电话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让对方误会是骗子挨一顿大骂他们也能忍受,让他们最抓狂的是电话打通就挂断。
      因为现在人们自我防范意识普遍增强,因为任务紧急,他们很多时候拿自己的私人电话打电话,为此很多人就将他们误认为是诈骗电话,直接挂断,甚至拉黑。反复打不通者,他们就得调取对方亲属电话,甚至百般周折才能调查到当事人的相关信息。
      最艰辛:
      一天核查1万多条信息
      新冠疫情出现以来,孙玉伟每天工作12-14小时是常态,半夜或凌晨接到工作电话就出发也成了家常便饭。比如前不久大东区发生的新冠疫情,孙玉伟就是在凌晨接到区防指指令,他连夜出发组织警力和“盛京义勇”志愿者赶赴现场,配合街道社区、卫健和疾控等部门对小区进行封控。严格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在两个封控单元的出入口分别设置了由“两名警力和10名盛京义勇”组成的驻点工作队,严禁人员进出,严防疫情蔓延扩散。
      同时在分局的部署下,孙玉伟组织300余名民警通过打电话的方式逐条进行落地核查,共排查重点点位40余个,排查涉疫人员信息5万余条,他和同事最多一天核查了1万多条信息。
      最崩溃:
      儿子哭着找爸爸
      这一波疫情,孙玉伟14天几乎连轴转,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身高183厘米的他,体重从75公斤掉到了70公斤。7岁儿子哭着打来电话:“爸爸,你去哪了,我都好多天没看见你了。”这一刻,孙玉伟崩溃了。孙玉伟的爱人是一名医生,作为警医家庭,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各自奔忙。
      二人常常因为加班回不去家,最长的一次长达一个月之久未回家。7岁儿子由年近70岁的父母照看。父亲因心脏病下过支架,母亲亦体弱多病。说起这些,孙玉伟很心酸。
      那么“流调”到底是什么?
      “流调”都问什么?
      “流调”对疫情防控作用是什么?
      公众该怎样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助力沈城疫情防控呢?
      沈阳市疾控中心应急管理所所长连志勇
      详细介绍了整个流调过程
      ↓↓↓
      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是传染病防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控制疫情传播的关键环节。
      通过流调可以迅速搞清楚重点人员在一段特定的时间里活动轨迹、接触的人、发生的事,尽可能调查清楚所有的可能性,捋清病毒传播链条,顺藤摸瓜,抽丝剥茧,找出真相。就是要找出传染源、找出可能被感染的人、找出可能被污染的场所,以便精准地采取防控措施,尽早将疫情控制在萌芽阶段。
      目前大部分流调信息来源于三个渠道:
      一是上级疾控部门或行政部门发送的协查函(包括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一般接触者、重点风险人员等);
      二是大数据推送的重点地区涉疫人员名单。
      三是对病例的流调。协查函上经常信息不全,没有联系方式,就需要公安系统配合调取。
      权威回应
      Q:
      电话“流调”的内容都有啥?
      流调人员首先核实协查函上的内容是否准确,本人是否在沈阳,具体的位置,如果在沈阳就继续询问被流调人的基本信息(职业、身份证号、现住址、工作单位等)、抵沈之日、近些天的行动轨迹和具体时间、接触了什么人、去了哪里、同行人、同住人等所有可能接触的人。如果被流调人不在沈阳,就要询问他现在的位置,发送协查函上报告给省疾控中心协传给当地疾控部门协查,如果流调对象不配合,协查函会随着这个人轨迹横传,直至把人找到和管控起来。
      Q:
      为什么会接到2-3次流调电话?
      很多时候流调工作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14天的活动经历被流调人很难记得清楚,或出于一些原因不愿意如实讲述,流调人员会通过大数据、监控录像等获取信息比对补充行程轨迹,进行核实不断完善流调报告。
      Q:
      流调之后就意味着必须隔离吗?
      流调出来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会被迅速隔离,以此切断传播渠道。疾控人员根据流调情况综合评估暴露风险,判断是居家隔离还是集中隔离,保护暴露人群,更是为了防止更多人被感染的关键措施。要听从流调人员的建议,就地自我隔离,加强个人防护,等待下一步的隔离管控和核酸检测等措施。
      Q:
      市民应如何配合流调?
      希望市民们充分理解,尽量配合。真实准确提供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等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近期是否有不适应症、核酸检测情况等健康监测信息;14天内具体行程、是否去过涉疫重点地区、接触人员、接触场所等旅居史信息;外出时的个人防护情况;记不住的信息可以通过日程表、通话记录、电子消费记录、各类票据等来还原行动轨迹、接触过的人。
      Q:
      个人的隐私会不会公布?
      市民个人信息和隐私受法律保护,保护个人隐私是每一位流调人员恪守的职业道德,疾控部门会保护被调查对象个人隐私,严格保密。市民可放心予以配合。
      Q:
      隐瞒信息会有什么后果?
      刻意隐瞒流行病学史造成疫情扩散严重后果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