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中的沙尘暴代表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沙尘暴 ( Sand and Dust storms) 是沙暴 ( Sand storm) 和尘暴 ( Dust storm) 二者的总称,是沙尘天气的一种,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由强风把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变得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发生时,强风和湍流将大量沙尘从裸露、干燥的地表吹起到达对流层甚至更高的大气中去,将其送到数百至数千公里之外,强烈的沙尘暴甚至可能导致所谓的“黑色暴风雪”,并将能见度降至 50 米或以下。
沙尘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由风与沙相互作用产生,通过沙埋、狂风袭击、降温霜冻和污染大气等方式造成灾害影响,加剧土地沙漠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全球有4个沙尘暴多发区,分别是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其发生的诱因通常由雷暴与旋风相关的强气压梯度引起,实际原因多与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减少植被破坏、气候异常有关,其中人为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定义
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尘沙,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明显下降的一种天气现象,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三类五个等级。
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天气(sand and dust storm weather)是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的统称。
形成与机制
必备条件
沙尘暴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沙尘、强风、不稳定空气状态。
沙尘
地面上的沙尘物质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基础,沙漠地区的沙尘是沙尘物质的主要来源。[5]沙尘物质只有在干燥疏松的易搬运状态才会被大风带走,呈固结状态的沙尘颗粒或湿度较大的沙尘不利于风的搬运。春季干旱少雨,受风蚀影响沙尘处于干燥疏松状态,是沙尘暴出现高峰的主要原因之一。[9]
强风
沙尘暴是以风作为搬运动力,强风(近地面风速超过6级,约12米/秒)是沙尘暴长距离输送的动力基础,经过或来自物源区的较频繁和较强的风是沙尘暴形成的必要条件。以风速而言,春季风速大,夏季、秋季和冬季风速小,故而春季是沙尘暴的高发季节。
不稳定的空气状态
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和傍晚是由于时段温差造成的热力不均,易形成空气对流的状态。春季气温开始回升,下层空气加速升温与上层空气形成温度差造成不稳定的空气状态,有利于形成对流作用或者湍流作用,造成风速加大,也容易形成空气层的上下交换,底层的沙尘物质被带到较高的大气层中去,为沙尘暴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
物理机制
沙尘暴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冷锋过境前后,此时的大气环境易形成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的状态,同时造成风向的切变和大气热力层结的不稳定性,形成锋区前后的巨大气压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造成大风掠过沙地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
气象特征
沙尘暴发生时,受气旋影响强风将大量沙尘从裸露、干燥的土壤中带入大气中,对流层中约 40% 的气溶胶是风蚀产生的尘埃颗粒,尘埃颗粒会通过湍流混合和对流上升气流上升到对流层的更高水平。这些尘埃颗粒受强风推动从远处看可以看到沙尘暴的前锋特征:风沙墙;沙尘暴中的石头和沙尘可以阻止部分阳光进入,导致受影响区域能见度降低,部分阳光投入透入沙尘导致光线折射使沙尘暴的风沙墙上层常显黄至红色,中层呈灰黑色,下层为黑色;空气的上下对流和锋团的相互作用使沙尘暴中的沙尘上下翻滚,气温降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1-22

天气预报中的这个符号是沙尘暴的意思。

沙尘暴 (sand-dust storm) 是沙暴 (sand storm) 和尘暴 (dust storm) 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下图给出了常用的天气以及对应的符号。

扩展资料

天气符号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常见的天气又风、雪、雨。

1、风的成因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气压在水平方向分布的不均匀导致的。风受大气环流、地形、水域等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季风、地方性的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等。简单地说,风是空气分子的定向运动。

要理解风的成因,先要弄清两个关键的概念:空气和气压。空气的构成包括:氮分子(占空气总体积的78%)、氧分子(约占21%)、水蒸气和其他微量成分。所有空气分子以很快的速度移动着,彼此之间迅速碰撞,并和地平线上任何物体发生碰撞。

2、雪的成因

形成降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

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例如,空气温度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

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3、雨的成因

雨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雨的成因多种多样,它的表现形态也各具特色,有毛毛细雨,有连绵不断的阴雨,还有倾盆而下的阵雨。雨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天气符号

1、晴:指天空无云或虽有零星的云,但云量占天空不到1/10称为晴,有时天空中出现很高很薄的云,但对透过阳光很少有影响的也称为晴。

2、多云:当空中的中、低云的云量占天空面积的4/10~7/10或高空云量占天空面积的6/10或以上时称为能够为多云。

3、阴天:凡中、低云的云量占天空面积的8/10及以上是称为阴。阴天是天色阴暗,阳光很少或不能透过云层。

4、雾:指近地层空气中悬浮的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的集合体。当这种集合体使水平能见距离降到1000米以下时称为雾;当能见距离降到1000~10000米之间时称为轻雾。

5、小雨:4小时降雨量小于10.0毫米或1小时降雨量小于2.5毫米的称为小雨。

6、中雨:24小时内的降雨量为10.0~24.9毫米或1小时的降雨量在2.5~8.0毫米之间时成为中雨。

7、大雨:24小时降雨量小于25.0~49.9毫米或1小时降雨量达到8.1~15.9毫米时称为大雨。

8、暴雨:24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或超过50.0毫米和1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或超过16.0毫米时称为暴雨。降雨量达到100.0~199.9毫米的称为大暴雨;降雨量达到20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9、雷阵雨:指伴有雷电现象的阵性降雨,起特点是降雨时间短促,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降水的强度变化大。忽下忽停并伴有电闪雷鸣的阵性降水。

10、冰雹:是一种固体降水物。指云层中将下的直径大雨5.0毫米的圆球形或圆锥形冰块,起形状也有不规则的,单体称为雹块,由透明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大的雹块直径可达十九厘米。

11、冻雨:雨滴冻结在低于0℃的物体表面的地面上,又称雨淞(由雾滴冻结的,称雾凇),常坠断电线,使路面结冰,影响通信、供电、交通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气符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