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

如题所述

如何开展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如下:

近年来,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已经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劳动教育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劳动教育的观念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这导致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有些学生甚至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逐步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端正劳动态度

当前独生子女较为普遍,家长对孩子宠溺有加,片面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考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就行,其他的并不重要。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劳动教育在家庭中被轻视、被削弱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转变自身观念,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为劳动教育奠定思想基础。

二、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用好课堂这一重要阵地。首先,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等。

三、劳动教育实施

劳动教育的深入推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开展和实施。学生在家庭中承担适当的家务劳动,可以促进学生时间管理、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提升,同时培养其孝顺长辈、节俭等良好习惯。学校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职业岗位体验,让学生在职业体验中,感受劳动,尊重劳动,为未来做好准备。

四、劳动教育评价

评价是为达成学校劳动教育目标服务,依据评价的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依据评价主体身份,可分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依据是否采用方法,可分为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

采用何种评价方式,需要依据学校劳动教育内容、学校劳动教育目标、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确定,过程与结果并重。通过评价,促使学生热爱劳动、喜欢劳动,尊重他人劳动。在劳动中,享受劳动的快乐,促成学生发展,达成学校育人目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