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爱了,而是不适

如题所述

不是不爱了,而是不适

“爱上”和“爱下去”其实是两件事。

对一个人产生爱情的感觉,有时只需要荷尔蒙的悸动。但是和一个人维持长久健康的亲密关系,却少不了方方面面的契合。

不是不爱了,而是不合适。

很多时候,这三个字并非花绝和逃避的借口,而是经过长久磨合后筋疲力尽的不得已。

那些难以调和的,并且会严重影响到彼此正常交往的矛盾点,也就是所说的“不合适”,也会成为两人分道扬镳的导火索与助推器。

表现一:控制索取大于理解妥协

亲密关系中,比占有欲更可怕的,是控制欲和改造欲。因为它常常会披上“自我感动式付出”的外衣。

比如:我都为你如何如何了,你为什么不能为我怎样怎样?……潜台词就是: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必须去符合我对另一半的期待。当然,关系中,一定会有期待的,可这种需求一旦超过界限,所谓的“为你好”,就会向“为我好”过渡转变。

幻想将伴侣改造成自己理想化的对象,更多是为了满足自恋心理,掩盖内在虚弱无助的部分。

过度的控制索取,意味着无法看见真正的对方,也并非爱伴侣本来的样子。

表现二:情绪发泄大于解决问题

好多人在一起时间长了,觉得矛盾多了,没意思了,却任由关系变得差劲,那你饿了怎么知道吃饭呢?

说白了,就是因为眼前的关系并非是“我真正需要的,渴望的”。当你发现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却迟迟不愿去解决,甚至把它当成情绪宣泄口,那是不是需要想一想:我真的需要这段关系吗?我真的发自内心在乎对方的感受吗?

“为什么男友总是嫌弃我这样那样的问题,却不愿帮我一起解决,我说分手他也不同意呢?"

其根源就在于,他能够在关系中获得优越感.....这样的关系,更多地是基于情绪需要,而成长的需要。

表现三:孤独感大于信任感

和不合适的人在一起,往往会被这样的声音困扰:虽然有人陪伴,可内心却是十分孤独的,即使两人每天形影不离,但彼此之间依然缺少心灵层面连接。

从心理学上说,这其实是假性亲密关系。简单解释,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无法看见和承认对方,也就无法产生情感链接。不愿深入关系,有时也是在回避冲突,其背后所隐藏的,往往是对彼此深深的不信任。

“不合适”并非对关系的否定,更不是对彼此付出与人格的否定。真心没有错,对一个人好也没有错,即使无法走到最后,相爱陪伴过,便是最好的结局,爱的时候好好爱,少留遗憾,便是相遇最好的答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