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是作文的生命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
作文,是“言志”“缘情”之物,真实的写作应该“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言为心生,景为情生。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也曾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说真话,说实话,抒真情,述实感,亮出心灵的鲜活与坦荡;直言不讳,推崇创新,弘扬个性,展露真我----这是当今作文“真”与“情”的基本要求;“真情实感”、“感情真挚”也是当今衡量考生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最头疼的恐怕要数作文了。如问难在什么地方,不外乎两点:一是没有什么事可写,二是写不生动。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一直在思索着,不断地探寻如何构建正确的写作思维,来提高作文质量,如何使行文感情真挚,打动人心?使作文具有生命力呢?
一、寻求真我,激发真切的写作热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根源,就会使诗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敢于写作,乐于写作,勤于写作,善于写作。首先,在选取题材上,要鼓励学生勇于写出真我,抱一颗平凡心,从身边的小事写起。在我们的作文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两种现象:一部分同学拿起笔无从下手,无话可说,不知从何写起,写则平淡无奇,空洞无力,无实质性内容;还有一部分同学拿起笔总想求新求异,把希望寄托于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于是就有了瞎编、乱造,不可验证、浮游无着的局面。一写“母爱”就千篇一律地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让自己生病,妈妈摔倒了还冒雨送她上医院;一写“助人为乐”就碰巧都拾到了巨款,“碰巧”遇到扶老大爷过马路的机会;一写“成长”就要当歌星、当名人······许多事并不是经常发生甚至根本就不会发生,学生却将它写入文中,兴趣浓厚,而惟独没有真实的自己,没有真实的自己每天过着的真实的生活。艾青曾说:“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我们生长在这样一个和平、开放的,和谐、充满爱的时代,我们活得自信而又精彩,“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想唱就唱,唱要唱的响亮”。我们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不用一片诚心,选择那些发自心灵深处或使自己有所感触的东西来写?写出自己的风采,写出本色?天地、自然,日常生活中蕴含着无数可描可写的事物,世间万物处处变化运行着可歌可泣的现象。学会观察和表现身边的生活,多从现实着眼,学会从身边小事中发现素材,能从小事中发掘出有价值的主题,写出真我。用眼睛去观察,用身心去感受,用激情去探索,创新的种子就会埋入心田,就有了写作兴趣。
其次,在写作课上尽可能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评改作文时,多给一些“你的文笔真好”、“感情细腻动人”、“构思别具匠心”、“读你的文章如沐浴春风,如饮醇酒”的评价,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为学生营造一种安全、愉悦的心理氛围,才能让学生信任老师,想把自己的话说出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欲望,不吐不快,才能诞生更多的佳作。
二、走进生活,发掘真实的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既不是没有东西可写,也不缺乏生动的东西,只不过是我们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罢了。只要是心里话,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可论;只要吐真情,师长、亲朋、同学,桩桩可叙。大街上的人流、校园内的书声、生活的苦辣、父母的慈爱、老师的关怀,都是活生生的材料。“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活动和体验情境,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可以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开阔学生的写作空间,彻底改变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瞎编乱造的局面。
<p 设立综合活动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究、合作,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例如结合“走进戏曲天地”这一活动,我给出如下话题:1.我最喜爱的戏曲、剧种;2.家乡的戏曲;3.我过了一把戏曲瘾;4.一堂别开生面的活动课。让学生畅谈感受,写出体会,因为同学们都置身于事中,亲身体验了一回,所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我还通过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主题沙龙,积累名言警句、名人轶事,召开辩论会,办手抄报,举行古诗词积累大赛,成语故事会,课前5分钟演讲等小型活动,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我还领着学生走出课堂,去踏青,去郊游,融入自然,走进社会,了解民俗风情,关注时事动态。于是学生的练笔中就有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村子里的瘸腿叔》、《家乡的端午节》等可喜的文章,当5.12地震三周年之际,许多学生都写了《为了逝去的怀念》、《收藏一颗感恩的心》、《假如我站在生命的终点》······一篇篇情不自已的真情流露,感人至深,让我耳目一新,心头一震。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增强了,思维活跃了,再也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了。
三、诱发灵感,坦露富有真情的心灵世界。
生活固然丰富多彩,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匠心独运,独具慧眼。特别是中学生的写作过程,有的只凭借某种语言惯性操作性的往前推进,写作前后压根就没有惊叹、沮丧、战栗之类的情感因素生成并从心底泛开,即没有心动。只有心动才能笔动。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来的那么深的思想。”作文是抒写心灵的园地,是联系社会的纽带,是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行文中要真诚的敞开心扉,无拘无束的敞开心扉。有些同学埋怨生活太平淡了,没有可写的东西,其实不然,每一个学生其内在的情感都是极为丰富的,有着巨大的创造潜力。平常的生活里就有诗,关键看有没有心动的能力,一种感悟生活的能力。同样的一抹笑,一个眼神,一株幼芽,一段“天鹅之死”,一句名言······有的人漠然处之,视而不见;有的人则情不自禁地在心灵深处画上优美的或者忧伤的感情弧线,感觉那一刻心被什么拨动了,震撼了。
只有对生活充满情意,热爱生活,才能够有灵气飞动的写作。看到鲜花,就能感受到笑脸和掌声,经历了春天就感受到希望与未来,看到落叶就想到奉献与收获,看到飞雁会有别离和伤感,看到秋天的田野不一定是丰收的喜悦,也不是硕果累累,而是一片被污染的不再是黄土地黑土地的农田,从而思考土地与人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作文情感是眼睛与心灵的结合体;她必须融进自我内心体验及对生活的真正感受,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味生活,并且思考以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内在的感悟。那么笔下的一草一木,就会具有活力,显现其精神。树叶是在倾诉,小河是在宣泄,大地是在呼吸,自然中有多少与生命同构的形式啊!校园花坛上的一株红枫,站在走廊上远远望见的落日余晖,出操时瞥见的路边的小草,操场上的球门架,工地上的脚手架······都无不具有其独特的生命情感。“情动于衷,而发于言”还愁没话可写么?这也将是开启学生富有生命力作文的钥匙。
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作文就是让学生与自己真实心灵的对话。只有这样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幻化,我们都会保留生命的真实本色,写出富有生命力的文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