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主要经历

朱自清的主要经历

朱自清生平

1898年11月22日,朱自清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原籍为浙江绍兴,因其世代居住于扬州,自称扬州人,本名自华,后改名自清。

1916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预科,翌年,升大学部哲学系,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奉父母之命与扬州名医武威三的女儿武锺谦结婚。

1917年,家庭经济困顿,为惕励自己不随流俗合污,改名自清。“自清”出自《楚辞·卜居》:”意思为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字佩弦,因朱自清自感性情迟缓,感于《韩非子》中“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之语,乃字“佩弦”以自警策。

1919年,开始写作新诗,处女作为《睡吧,小小的人》而后收录于《雪朝》

1920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后任教于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十一月,文学研究会正式成立,其为早期会员之一。

1922年,与俞平伯,叶圣陶,刘延陵创办《诗》月刊,为新诗运动以来最早的诗刊,办七期即停刊。

1923年,开始写作散文,处女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发表及获好评,周作人曾赞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1923年2月,朱自清来温州,在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任教。他所撰的《十中校歌》,至今传唱不绝,其中的名句“英奇匡国,作圣启蒙”已成为温州中学几十年来的校训。在温期间,朱自清还写有《温州的踪迹》散文四篇,其中的名篇《绿》描写仙岩梅雨潭迷人景致,长期作为范文收入中学语文教科书。

1924年,出版诗和散文集《踪迹》。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其中《光明》《新年》《煤》《送韩伯画往俄国》《羊群》《小舱中的现代》等,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描述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为初期新诗中难得的作品。

1925年,主编《我们的六月》出版,不久,便到清华学校任教(后改名国立清华大学),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转以散文为主,这是他一生服务清华大学暨学习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开始。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集中所作,为个人真切的见闻和独到的感受,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 

1931年,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

1932年,与陈竹隐女士结婚。

1934年,《文学季刊》散文杂志《太白》创刊,其为两者之编辑人之一。

1935年,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撰写《导言》。出版散文集《你我》,这一时期,朱自清散文情致虽稍逊于早期,但构思的精巧、态度的诚恳仍一如既往,文学的口语化则更为自然、洗练。

1938年,到昆明,任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合并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在抗日战争中,不顾生活清贫,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教学和文学研究,曾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1946年,主编新生报《语言与文学》副刊。

1948年7月18日,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8月12日因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死于北平医院,终年49岁。朱自清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此外,需要澄清的是,人们之所以普遍认为朱自清死于饥饿,是因为毛泽东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中的一段话:“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这就是朱自清被“饿死”的出处。但这并非实情。朱自清死于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导致的十二指肠穿孔,而并非死于饥饿。

虽然当时朱自清的确是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并拒领政府低价配额的美国面粉,这也确实对朱自清的家庭经济也有比较大的影响(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是这并没有到影响朱自清一家的正常开销。在他晚年的日记上,并没有苦于食物短缺的记载,即使是在被公认生活最困难的西南联大时期,他还是经常会有饭局。

不仅如此,日记中朱自清还写下了诸如“饮牛乳,但甚痛苦”、“晚食过多”、“食欲佳,终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饱”、“食藕粉,即呕吐”等话。而且,就在他离世前14天的1948年7月29日,也就是他在拒领美国“救济粮”宣言上签名后的第11天,他还在日记里提醒自己:“仍贪食,需当心!”

事实表明,朱自清一家当时是吃喝不愁的,但是因为严重的胃病,他不能多吃,却也忍不住吃多。贪食加剧了他的十二指肠溃疡病情,最终导致十二指肠穿孔,医治无效,不幸辞世。

扩展资料: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朱自清是近代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其著作合编为《朱自清全集》。

散文风格

朱自清散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简朴平实,平淡自然,简练委婉含蓄,描写细致生动,细腻传神,绮丽纤细,善用比喻,有时则过于精细。朱自清善于言情,情感真挚动人,清新隽永,用活的口语。他又善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绚丽多彩,情调与音韵和谐。他曾经说过:我的兴趣本在诗,现在是偏向宋诗;我是一个做散文的人,所以也热爱散文化的诗。因此,在他的散文中,也流露出诗的美感。

朱自清早期作品,以擅长写景、抒情见长,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也有些作品着重于社会现状的批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自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19

朱自清的主要经历: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1916年,朱自清考入国立北京大学预科,翌年,升大学部哲学系,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奉父母之命与扬州名医武威三的女儿武锺谦结婚。1919年,开始写作新诗,处女作为《睡吧,小小的人》而后收录于《雪朝》。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后又从事散文写作。1920年秋,创办《诗刊》。

1925年到北京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不久任系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学生运动。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集中所作,为个人真切的见闻和独到的感受,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 

1931年,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

1932年,与陈竹隐女士结婚。

1934年,《文学季刊》散文杂志《太白》创刊,其为两者之编辑人之一。

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

1946年,主编新生报《语言与文学》副刊。

1948年6月,在京参加了反对美国扶持日本的游行,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面粉宣言》上签名。

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记雅俗共赏》等。

扩展资料

主要作品

1922年    《雪朝》    诗集    

1923年    《毁灭》    长诗    

1924年    《踪迹》集    诗和散文    

1928年    《背影》    散文    

1930年    《春》    散文    

1934年    《欧游杂记》    散文    

1936年    《你我》    散文    

1943年    《匆匆》    散文    

1944年    《伦敦杂记》    散文    

1945年    《国文教学》    论文集    

1946年    《经典常谈》    论文集    

1947年    《诗言志辨》    诗论    

1947年    《新诗杂谈》    诗论    

1948年    《标准与尺度》    杂文集    

1948年    《语文拾零》    论文集    

1948年    《论雅俗共赏》    杂文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自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02
朱自清的主要经历: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1916年,朱自清考入国立北京大学预科,翌年,升大学部哲学系,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奉父母之命与扬州名医武威三的女儿武锺谦结婚。1919年,开始写作新诗,处女作为《睡吧,小小的人》而后收录于《雪朝》。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后又从事散文写作。1920年秋,创办《诗刊》。
1925年到北京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不久任系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学生运动。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集中所作,为个人真切的见闻和独到的感受,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 

1931年,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

1932年,与陈竹隐女士结婚。

1934年,《文学季刊》散文杂志《太白》创刊,其为两者之编辑人之一。

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

1946年,主编新生报《语言与文学》副刊。

1948年6月,在京参加了反对美国扶持日本的游行,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面粉宣言》上签名。

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记雅俗共赏》等。

扩展资料

主要作品

1922年 《雪朝》 诗集

1923年 《毁灭》 长诗

1924年 《踪迹》集 诗和散文

1928年 《背影》 散文

1930年 《春》 散文

1934年 《欧游杂记》 散文

1936年 《你我》 散文

1943年
第3个回答  2020-11-29
朱自清的主要经历: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1916年,朱自清考入国立北京大学预科,翌年,升大学部哲学系,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奉父母之命与扬州名医武威三的女儿武锺谦结婚。1919年,开始写作新诗,处女作为《睡吧,小小的人》而后收录于《雪朝》。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后又从事散文写作。1920年秋,创办《诗刊》。

1925年到北京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不久任系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学生运动。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集中所作,为个人真切的见闻和独到的感受,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 

1931年,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

1932年,与陈竹隐女士结婚。

1934年,《文学季刊》散文杂志《太白》创刊,其为两者之编辑人之一。

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

1946年,主编新生报《语言与文学》副刊。

1948年6月,在京参加了反对美国扶持日本的游行,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面粉宣言》上签名。

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记雅俗共赏》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