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生平事迹

列宁的生平事迹

1、成立组织

1901—1902年,撰写了日后在俄国革命中极具影响力的《怎么办?》一书。该书明确表示反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批评党内的“经济派”路线,认为落后群体应接受先进群体的领导,要求把党建设成一个以“职业革命家”为先锋核心、有着严密组织纪律的机构(即民主集中制)。

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2、武装起义

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

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3、二月革命

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俄罗斯帝国沙皇尼古拉二世逊位, 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被彻底推翻,成立了以社会革命党和立宪民主党为主的各党派联盟俄国临时政府。同时彼得格勒也成立一个苏维埃

起初由于他政治上的左倾使党陷入了孤立,然而后来他的不妥协立场却使所有不信任临时政府的人把布尔什维克视为自己的盟友。而反对布尔什维克的社会革命党领导人克伦斯基等则污蔑列宁是德国派来的间谍。

4、十月革命

1917年7月,彼得格勒发生了“七月流血事件”,俄国临时政府镇压了布尔什维克所支持的示威游行的工人和士兵,并宣布通缉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列宁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暂时放弃了武力夺权的想法。

5、革命胜利

1917年11月7日,列宁发动了十月革命,拥护布尔什维克的工人、士兵和水兵于次日凌晨2点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宣告推翻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人民委员会,并表示立即举行立宪会议选举,并要求排除立宪民主党,建立清一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府,即“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1917年11月8日,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颁布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列宁(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笔名。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建者、苏联缔造者。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也被世人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1870年4月22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笔名。
  列宁的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活动家,哥哥亚历山大因参加谋刺沙皇而被处死。在家庭的影响下,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然而,不久他就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
  1888年,列宁回到喀山后,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1892年,他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这时的列宁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了。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笔名,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另一位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婚。
  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第一份机关报《火星报》。
  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史称“十月革命”)的胜利。
  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1918年列宁遭到暗杀,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列宁的身体从此开始恶化。列宁在晚年得了脑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1923年,列宁病情开始恶化,并停止了一切政治活动。1924年1月21日,列宁不幸与世长辞,终年54岁。
  列宁的全部著述达55卷,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3
1、成立组织
1901—1902年,撰写了日后在俄国革命中极具影响力的《怎么办?》一书。该书明确表示反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批评党内的“经济派”路线,认为落后群体应接受先进群体的领导,要求把党建设成一个以“职业革命家”为先锋核心、有着严密组织纪律的机构(即民主集中制)。
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2、武装起义
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
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3、二月革命
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俄罗斯帝国沙皇尼古拉二世逊位, 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被彻底推翻,成立了以社会革命党和立宪民主党为主的各党派联盟俄国临时政府。同时彼得格勒也成立一个苏维埃。
起初由于他政治上的左倾使党陷入了孤立,然而后来他的不妥协立场却使所有不信任临时政府的人把布尔什维克视为自己的盟友。而反对布尔什维克的社会革命党领导人克伦斯基等则污蔑列宁是德国派来的间谍。
4、十月革命
1917年7月,彼得格勒发生了“七月流血事件”,俄国临时政府镇压了布尔什维克所支持的示威游行的工人和士兵,并宣布通缉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列宁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暂时放弃了武力夺权的想法。
5、革命胜利
1917年11月7日,列宁发动了十月革命,拥护布尔什维克的工人、士兵和水兵于次日凌晨2点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宣告推翻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人民委员会,并表示立即举行立宪会议选举,并要求排除立宪民主党,建立清一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府,即“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1917年11月8日,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颁布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第3个回答  2019-12-23
列宁的声明是你上百度百科一搜就知道了,而且非常详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