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蔡振华的成长历程有哪些啊???

我要的是他小时候或现在曾发生的故事!!!

  修改后:
  世乒赛前的无锡热身赛,主席台上坐着一位特殊的观众。她领着外孙来看球,国家乒乓球队的教练陆元盛小心搀扶她上台阶,刘国梁更是让出自己的位置,这位“老奶奶”就是现任乒羽中心主任蔡振华的母亲———万梅仙。趁着比赛间隙,梅仙阿姨向记者夸起了蔡振华:“我儿子可是个大孝子。”

  小时候,荷包蛋最好吃

  蔡振华小时候家境清苦,父母是双职工,无暇照顾孩子。蔡振华5岁那年大哥便溺水身亡,不久二姐也感染上脑膜炎不幸早夭,4个孩子只剩下蔡振华和妹妹,常常吃不饱。梅仙阿姨说,当时送蔡振华去打乒乓也是因为体校管饭,交给国家就不用天天饿肚子。跟蔡振华一起训练的孩子回忆说,那时大家一起玩着玩着,突然蔡振华背起包要走。小朋友问他去干什么,蔡振华兴高采烈地说:“我要回家,我妈妈给我做了好吃的。”小朋友接着问什么好吃的,蔡振华在人家耳朵边悄悄说:“一个荷包蛋。”
  可能正因为年少时受过这份苦,长大后的蔡振华特别地孝顺。工作再忙,蔡振华每周也会给妈妈打一个电话。雅典奥运会回来,蔡振华特意在无锡给妈妈置办了一桌寿酒。

  二十年前,带回来“假宝玉”

  梅仙阿姨是个越剧迷,几十年来曲不离口。20年前的一天,蔡振华突然跑回家对妈妈说:“老娘,你那么喜欢越剧,以后你就能天天在家听啦。”见妈妈一时没反应过来,蔡振华解释说:“我给你找了个儿媳妇,唱越剧的。”妈妈问:“是唱花旦呢,还是小生?”蔡振华懵了:“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假装贾宝玉那个。
  当时,由于蔡振华要去意大利执教,必须结了婚才能签证,他和黄胜便匆匆结婚。而梅仙阿姨“审查”后认定:儿媳妇有福相,不错。如今,蔡振华的儿子也将要初中毕业,看儿子气质不够刚硬,蔡振华又摆出了运动队训队员的架势:暑假军训去!
  如今儿子一家三口常住北京,无锡就只剩下梅仙阿姨一个人。一边拣小菜一边看比赛,电视镜头出现蔡振华,她就会指着“骂”儿子:“小活狲,老娘现在也只有在电视里才能看到你啦。”

  在咱家,看球是种折磨

  蔡振华的父亲心脏一直不是很好,和梅仙阿姨一起看比赛的时候,每到紧张处便躲出去,不敢看。后来老人癌症病逝,家中看球的就只剩梅仙阿姨孤零零一个人了。以后再有比赛,梅仙阿姨也总能想起以前和老伴一起看球的日子,她说:“别人看乒乓球是刺激,在我们家简直就是种折磨。”父亲病危时,蔡振华从北京赶回来,借了辆大奔,带着老爹环太湖游了一圈,也算最后尽了尽孝心。
  雅典奥运会,蔡振华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两次流了鼻血。但在前方,见到无锡去的记者,他还是不忘问一句“老娘可好”。“肯定就是在家搓搓小麻将,(输赢)10块钱。”这时,蔡振华的脸上唯一一次露出了笑容。
  这次上海世乒赛,蔡振华不准妈妈到现场,怕事儿多照顾不好老人。但梅仙阿姨决心已定,5月4日去上海,不到馆里亲眼看看儿子带队比赛,她是不会放心的。

  “少帅”蔡振华

  蔡振华、黄胜口述,朱子峡文

  少 年
  我是在无锡市花园弄小学上的学,我们学校里那时的老师到现在还能记得我,因为我各方面都很突出,属于那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那时候学校里做操有领操的,我就一直是那个领操的人。

  我和乒乓球好像有点缘份,我特别小的时候,大约才二三岁的样子,有一个亲戚,拿着一个胶皮的乒乓球球拍打着玩,我见了后就拚命要。也许从那时起,我就迷上了乒乓球。

  我大约7岁那年开始学打乒乓球。后来进入无锡市少年体校后,经过了4个月的训练,我就成为我们市的少年冠军。

  1973年3月份进南京体工队,那年我11岁。但“11”在我们家是个不吉利的数字。我们家兄妹3人,我是家里的老三。我哥哥11岁那年,因为城市里有武斗,家里把他暂时送到了农村,没想到他夏天到河里洗澡,被淹死了。我记得我哥淹死后,我爸就天天带我去游泳池学游泳,现在我游泳游得相当好。我姐小时候就有羊癫风,11岁那年染上天花,到医院被误诊高烧,给治死的。

  所以在我11岁那年去南京体工队时,家里还有些担忧。当时家里没小孩了,我们家就又抱了个妹妹,所以我们家现在是兄妹2人。

  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当时我父母经常去看我,一周看我一次,使我感觉不到想家。

  那时我在全国的成绩已是比较好的了,在同年龄中大约在前4名到前8名的样子。我的打法和正常的打法不一样,我用左手打球,打法属于比较怪的那种。1973年到1976年我一直打守球,后来教练考虑到我的性格比较急躁,1976年时让我开始打攻球,刚改完那阵,训练用守,比赛用攻,由于时间、经验有限,水平一下子发挥不出来,但后来很快就上来了,赢了国家队很多人。

  这时,我就想调国家队,因为我的水平已经够到国家队的了,但进不了。国家队考虑的是你能不能为国争光,能不能拿冠军,这才是主要的。当时他们对我的打法有争议,因为我这毕竟是全新的一种打法。

  1978年时,国家青年队要我去,它等于是国家队的后补队,现在叫国家二队。我当时并不想到青年队,我想要调就到国家队。不少人都劝我,你先去,哪怕是作为跳板,先认识认识。

  退 让
  这样,1978年我就进了国家青年队。半年后,我在全运会上,拿了个混双第二,接着我便很快调到了国家队。

  1979年恰恰是第35届的世乒赛,老的那一批输了,梁戈亮、郭跃华等。输了以后,国家队改动比较大,起用了一批新人,像我和谢赛克等。国家把打翻身仗的任务压在了我们身上。按正常情况,像我们这个年龄的,应该再等一等,那时,老的那一批也才20来岁,他们退到二线,陪我们打。

  当时队里压力很大,训练非常非常苦。1981年,36届世乒赛开始了,在南斯拉夫。我们这批新手上了。去的时候,从队里的灌输到自己的愿望就是为了拿世界冠军的。那一年我们拿了7项冠军,我是混合双打冠军,男子单打亚军。那时候拿了世界冠军,也就是一张奖状,一朵红花。

  那次世乒赛,就我个人而言,单打上有些遗憾。因为当时从我的水平和能力上看,应该是完全可以拿世界冠军的,但赛前,领导安排我让给郭跃华,意思是说郭跃华比我年长一点,将来没什么机会了。而我还年轻,还有机会,下届让我拿。

  说实在的,当时我心里很不满意。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我认为这种做法有对的一面,也有不对的一面。这种做法给运动员心理留下的后遗症很大,比如说后来发生的何智丽事件。

  对我来说,最大的后遗症就是二年后的第37届世乒赛上,这次又是我和郭跃华争冠军。35届时讲好我先让他,二年后世界冠军给我拿,但这次真到了比赛时,又不给我拿,而且要真打。因此,当我和他在台上较量时,内心感觉特别复杂,情绪波动比较大,心态非常差,以至于我没有能赢他。

  归 队
  1985年打完38届世乒赛后,我便结束了我的运动员生涯,那年我才24岁。

  我不当运动员后,国家队对我还是很重用,留我做教练。当时组织上让我先去意大利援外,了解一下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这样,我便去了意大利。

  我在那呆了三年半。

  1989年,国家队希望我回来。我是国家派出去的,我也没忘我从小是国家培养起来的。当时我爱人也怀孕了,孩子在哪出生这都是个人的问题,还是应以国家的利益为重。

  1989年回来后,先做了一年多的助理教练,1991年担任主教练。

  我接队的时候,男子团体跌到了第7名,但我绝对是个完美主义者。1991年世界杯,那时拿冠军很难,但我们想拿,还是拿了。接着是奥运会男双有了突破,45届后我们比以往有了更多的新手,我们和对手交手有了更多的胜率。

  教练对队员的管理分二种,一种是以硬性措施为主,另一种是以感情教育为主。我的管理用的是前一种。

  1991年时,我刚上任不久,当时队里唯一的冠军是马文革,也就是说他当时是队里唯一的1号主力。

  我记得那是个周六,平时早上一般是7点1刻下来吃早饭,我8点到那准备排队时,看到马文革才刚刚下来。当时我就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晚才下来?他看了看我,没吭声。我当时就想,这事不能完,必须要树立起一个好的队风,后来我在集合队伍时就讲了这事,批评了他。没想到准备活动下来以后,他跟我提出来,“蔡指导,今天我打不了了。”我问为什么?他说他胃疼。当时我一听就特生气,这明明是抗议?记得当时我考虑了大约有5分钟的时间,然后对他说,你是不是打不了了,要回家休息?他说是,我想回宿舍休息。我说拿着你的东西回你的天津去吧,不用再回来了,你不要以为国家队现在是困难时期,你就以为我不敢管你,或者说队里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可以放任你。

  他当时一下子就傻了。我说你必须马上走。当时离世界杯只有一个月了,从时间上来说,没有马文革,的确对我们打翻身仗不利,说我心里不紧张那肯定是假的。但我明白,我们现在并不具备打翻身仗的条件。乒乓球队拿冠军,不是靠个人,靠的是整个集体,我们应从长远的眼光看,先把管理抓起来。

  当我一下子把马文革推到这一步时,冷静下来后他肯定产生了害怕心理,以前能打,现在不能打了,离开国家队,还能干什么?

  中午时分,他找到我,说蔡指导,我错了,我们能不能谈一谈?我说行啊,我又说你错在哪,你要跟我好好谈谈。后来我们聊得不错,从检查的角度说,他谈得比较深刻。我记得他是在周日把检查写出来,
  周一大会。

  这件事对全队的震动特别大,因为以前的教练很少会这样来处理事的。所以从马文革做检查开始,队里的改变很大,也因此,那年我们后来的成绩相当好,从这一次队员们都知道,我在管理上是非常严的,讲得难听一点是没有任何通融的。包括后面的丁松,杨颖等,已经不足为奇了。

  有一次,在一国内公开赛上,刘国梁输了球,一气之下把球拍掼到了球台上,开会时我就狠狠地说他。我说,刘国梁,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报纸捧你,电视抬举你,那是人家在给男队打气,希望出点人才。你不就是会玩几个发球,玩几个直拍横打,人家一下子摸不着你的底儿,你才赢了,你的正手,你的侧身攻球很臭。

  我这一顿臭哭,把刘国梁骂哭了,连中午饭也没吃。其实我骂他主要是我觉得这小子很灵,球感很好,是一块打乒乓球的好料子,我要是不狠,不给他敲榔头,只让他出风头,有时会毁了棵好苗子的。

  妻子的叙述
  我和蔡振华的相识非常自然而简单,他的一个朋友认识我的一个朋友,于是他们就有点开玩笑的性质把我们给介绍到了一起。那年我20,他21。

  我们是1984年结的婚,婚后不久,他就去了意大利。

  1985年我也去了意大利。后来国内希望他回去,我们便回来了,当时我已怀孕在身。当时中国好多打乒乓球的都在国外,没有人回来。所以我们回来时,也很迷惘。

  当时没有房子,什么都没有。开始时成绩也没出来,孩子生出来后,住的地方也很挤,条件很艰苦,那段时间,确实比较后悔。

  我们俩都是南方人,我是浙江的,他是江苏的。在北京都是一个人,很简单,没有什么复杂的家庭背景。

  我们都是外向性格的人。我生性活泼,他平时打球打得比较辛苦,压力很大,我的性格正好给他作了调剂。

  我认为他是一个很优秀的男人,做什么事都非常干脆。

  他性子很急,开车也是。刚开始坐他的车,心总是提到嗓子那,后来渐渐也就习惯了,没事的。

  我俩在一起,相对而言,总是他让我。我这人脾气也很好,我不管他怎么样,对他总是笑脸相迎。

  他偶尔也会发点脾气,有时他心情不太好,表现出一副不耐烦的神态,这时,只要不在乎他的这些就好了。我不跟他顶撞,所以我们吵架也就吵不起来。

  我这人天性不是冲在前面的人,性格决定我什么也不在乎,也不爱出风头。我很重情,但不浪漫。我们俩的感情不讲究艺术,很现实,只要对你好就行了。作为我来说,我能对他多好就对他多好,毫无保留。比如说,他喜欢吃的东西我就不吃。我感觉他对我也是。每次出差,他总能想到我爱吃什么而给我带回来。每次他出国,问我要什么?我说我什么都不要。而他也总是会给你带回来一些你所喜欢的礼物。我一生病,他就赶紧给我买药去。平常在生活中,他还是很关心我的。只要在国内,无论在哪,都要给我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总之,我认为我们的婚姻还是挺美满的。但是现在,要说我感觉我有多幸福也谈不上,也许习惯了,而且有时会觉得很无聊,也许是到了我这个年龄段。我想,这也是正常的。

  作为他的妻子,他长期在外,我对这种生活状况有时也会感到不满,但没办法。开始时,老是有一种期盼,这次比赛完了后他就有时间了。一次次盼下去,日子也就安安静静过了下来,总有一种希望在支撑着我。但是一次次的失落,所以到现在这个时候就麻木了,无所谓了。我现在一般情况都在家呆着,偶尔和朋友出去吃吃饭,但也不敢老出去,他也会担心的。

  他这人比较简单,不会有两面性格,对你好同时又去想别的什么心思,所以我对他一直很放心。从来没有想过他会有别的什么事。

  我认为蔡振华现在对于女孩子来说,也是很有魅力的。现在,比我年轻比我漂亮的女孩子有的是,我也相信她们可能会真的爱上他这个人,甚至会比我更喜欢他。他的确很有魅力,人品又好,事业有成,这样的男人自然很受女孩子欢迎。但我从不担心他会在外面遇到什么
  人,我一直在想,是你的东西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再争取也得不到。
  有时,你越担心越容易失去,因为你越是害怕就越是猜疑他、越是管着他,反过来他就会不满意,那就可能会要出事。我认为做人没有这个必要。俩人在一起相互关心,一旦缘分尽了,也没什么可怕的,本来就是两个不认识的人走到了一起。

  我们夫妻那么多年,要激情当然不可能再有,但感情那肯定是很深的。毕竟我们经历很多。我想他是个聪明人。

  我想得很开通,所以也是什么都不在乎。现在有人问起我是哪年哪月结的婚,我都想不起来。别人奇怪,这么重要的东西你都会忘?我说记那么牢干嘛?我想我这人就是这种性格,对什么都不在意,平时他走了就走了,说把我忘了就忘了。如果我把什么都记得很清楚,那么反过来,我会对一切很在意,要求也很高,但他不可能满足我这
  些,比如他有时会忘记我的生日,这样,我会感到痛苦。他工作很忙,不可能记得你这些东西的。所以我也不计较他,他也不计较我。

  儿子一直是我带大的,他没时间管。现在他也开始过问一下他的功课,可能是他觉得儿子也大了,另外就是觉得自己的事业很辉煌,儿子不行的话也不是个事。我儿子很怕他,他的话在儿子心里还是有份量的。

  蔡振华1972年入无锡市业余体校进行乒乓球训练。1973年入江苏乒乓球队,1978年被选入国家乒乓球队。左手横握球拍两面攻结合弧圈球打法,正手弧圈球旋转强、速度快、变化多、威胁大,抢攻积极凶猛。步法好,作风顽强,敢于拚搏,成绩卓越,常常能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奋起搏击,反败为胜,表现了良好的心理品质。

  蔡振华1979年在斯堪的纳维亚乒乓球锦标赛上,是中国队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主力队员之一。1980年在第五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获男子双打亚军(与施之皓合作)和混合双打第三名(与齐宝香合作),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1981年在第三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男子双打冠军(与李振恃合作)和男子单打亚军,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1983在年第三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男子单打亚军和混合双打第三名(与曹燕华合作),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1985年在第三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混合双打冠军(与曹燕华合作)和男子双打第三名(与江嘉良合作)。1980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81年、1984年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3年3月14日,瑞典邮政局发行了第三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两枚纪念邮票,其中一枚为蔡振华比赛场面,他从而成为第一个在国外邮票画面上出现的中国运动员。

  1985年6月被公派执教意大利国家队,1989年11月起担任中国乒乓球男队教练,1991年6月担任男队主教练,1997年5月出任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1999年5月兼任乒羽管理中心乒乓球部部长。2002年11月出任乒羽管理中心副主任,2004年11月22日担任乒羽管理中心主任兼党委副书记。

  运动成绩:

  1979年世乒赛男团冠军;
  1980年第5届亚锦赛男团冠军、男双亚军(与施之皓)、混双第三名(与齐宝香);
  1981年第36届世乒赛男双冠军(与李振恃)、男单亚军、男团冠军;
  1983年第37届世乒赛男单亚军、混双第三(与曹燕华)、男团冠军;
  1985年第38届世乒赛混双冠军(与曹燕华)、男双第三(与江嘉良)。

  执教战绩:

  1991年第2届世界杯团体赛男团冠军;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双冠军;
  1995年第43届世乒赛男团冠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单冠军、男双冠军;
  1997年第44届世乒赛男团冠军;
  1998年曼谷亚运会六项冠军;
  1998年女子世界杯赛单打冠亚军;
  1998年世界职业巡回赛四个单项的冠亚军;
  1999年第45届世乒赛六项冠军;
  2000年悉尼奥运会包揽四项冠军、三项亚军和一项第三;
  2001年第46届世乒赛包揽七项冠军、四项亚军和五项第三;
  2002年男女世界杯赛冠军;
  2003年第47届世乒赛夺四项冠军;
  2003年男子世界杯赛冠军、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四个单项冠军、三项亚军;
  2003年第8届女子世界杯赛包揽冠亚军和第三名;
  2004年卡塔尔世乒赛男女团体冠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三项冠军,一项亚军,两项第三名。

  受奖情况:

  26年运动生涯中,10次荣获国家体委颁发的“国家体育荣誉”奖章;
  1997年获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
  2001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参考资料:http://www.gmw.cn/CONTENT/2004-05/06/content_20969.htm http://sports.qq.com/a/20050426/000614.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09
打乒乓球的经历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