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简笔画

如题所述

关于朱自清背影简笔画如下:

朱自清和父亲隔阂的原因是父亲与朱自清的个性自由解放思想要求产生冲突。

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是封建式家长,朱鸿钧凭借与校长的私交,与朱自清的个性自由解放思想的要求产生冲突,使朱自清非常不满,他愤然离开扬州,到外地宁波、温州等地执教。

1921年冬天朱自清接出妻儿,在杭州组织了小家庭,这又使朱鸿钧感到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结婚也不告诉他,十分气愤,父子从此失和。

晚年的朱鸿钧一直挂念朱自清。

晚年的父亲朱鸿钧表面上对朱自清很冷漠、很苛厉,实际一直挂念这个在外讨生活的长子。可传统的“父子纲伦”使他不愿低下为父之头向儿子认错,父亲朱鸿钧就以惦记孙子的名义和朱自清书信往来。

这也就是《背影》里所说到的“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这种父子失和状态对孝顺的朱自清是一种折磨,给朱自清造成了不小的精神创伤,使他痛苦、焦虑和自责。1925年朱自清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时候,十月的一天接到两年多“不相见”的父亲自扬州寄来的一封家信。

父亲在信中提到:“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这封家书使朱自清心灵深受刺激,那种父子骨肉相连的情感使他不禁悲从中来。毕竟血浓于水。于是,朱自清回忆着八年前与父亲离别的情景,含着泪水,写出了父子情深的《背影》。

拓展资料: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