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关于杨利伟

如题所述

1. 杨利伟的太空之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这个梦想源于我对宇宙的无限向往。宇宙中那巨大而神秘的星球,以及光年的长度单位,都让我对太空充满了好奇。我渴望去探索那广阔无垠的太空世界。
我通过报纸杂志了解到了一些实拍的星云、星球的照片,它们多彩而有趣,让我总是看不够。比如直径约25光年的猎户星云,不断膨胀的蟹状星云,以及其中的一颗直径不到20千米的中子星。这些发现让我更加坚定了去太空探索的决心。
记得在电视上看到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三位伟大的宇宙英雄成功遨游太空的消息时,我深受鼓舞。他们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他们的成功让我更加坚信,只要付出努力,梦想终将实现。
为了实现我的航天梦,我决定努力学习,考入航天系,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做充分的准备。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我一定能够实现我的梦想,去太空探索那未知的领域。
2. 家书:杨利伟的航天梦
亲爱的爸爸:
您最近好吗?我在电视上看到了神州八号火箭发射的消息,我们的祖国在航天领域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为我们国家科技的发展和国力的强大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晚上,我梦见自己是一名宇航员,穿着白色的飞行服,开着宇航飞机,飞入到了广阔的宇宙太空。在梦中,我看到了许多小星星,它们向我眨眼,还有牛郎星和织女星,他们手牵着手向我微笑,还有月球上的嫦娥姐姐和玉兔向我招手呢!
我觉得宇宙太空真的太神奇了,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当一名优秀的宇航员,把祖国建立得更加强大。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您的孩子
3. 杨利伟第一次坐火箭的作文
英雄的内心
杨利伟就坐在我对面,飞天成功后鲜花和掌声包围了他,他平静如常,就像在火箭升空中,他的心跳依然是每分钟76次,没有丝毫紧张。
我问他:“你到发射场看过发射实景吗?数百吨的燃料送火箭起飞,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你想过这中间的风险吗?你知道今年国际航天界的灾难性事件吗?” 他坦然一笑说,过去他只在电视上看过发射飞船和卫星。年初,他在电视上看到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高空坠毁,7名宇航员遇难。
他说:“这些灾难只能提醒我们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接着,他用平静的语气述说了一个悲壮的故事,一位前苏联的航天员乘坐的飞船在返回的途中发生故障,飞船眼看就要坠毁,这位航天员拿出怀中的金笔用宇航服包好,对地面上凝望他的妻子深情地嘱咐:请把金笔作为礼物,转赠给你未来的丈夫……
为了这个神圣的使命,杨利伟告诉我,有时想吃的东西不敢吃,想做的事情不敢去做,也是挺痛苦的。
他1米68的身高,体重一直保持在64公斤。他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却偏偏不能多吃肉,为了保持体重不增长,只能吃营养配餐。
晚餐也不敢多吃,有糖的饮料不敢喝,学习航天理论一学就到深更半夜12点,只能大口大口喝浓茶。唯一例外的是,发射那天早上,本来安排他吃点面条算了,他说:“不行,我得吃点肉,不然上天肚子饿了没劲儿。”
生理极限的挑战
太空在作家的笔下是神奇而又美妙的,可是对于杨利伟来说,却要承受生理极限的挑战。他说,火箭上升的感觉是地面模拟不来的,起飞两分钟后,开始感觉有些难受。
入轨后,舱内的小东西开始飘浮起来。杨利伟感觉自己的头朝下,他马上意识到这是典型的太空错觉,于是强迫自己不要倒过来,不管怎么样都要战胜困难,很短时间,错觉感消失了。
其实每个小时只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飞船可以和地面进行画面传输。每次杨利伟都把自己固定在摄像头前,生怕自己漂浮起来,地面捕捉不到他的身影会着急。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航天英雄总是被束缚在座椅上,保持着一种姿势。尽管动作幅度越大,空间运动病的折磨就会越强烈,产生头晕、恶心、无力、头痛、错觉等。
但是为了给后人积累经验,杨利伟尝试了所有可能做的动作,去体会在太空的感觉。21小时的飞行任务中,杨利伟只睡了半个小时,“在太空的时间太短暂了,我要尽可能的体会操作,为后续任务提供技术支持,用摄像机拍下美丽的画面,用双眼去看我们美丽的家园”。
飞船90分钟绕地球一圈的高速飞行,白天黑夜交替而过,地球的边缘镶上了一道靓丽的金边,明亮的阳光映射在飞船的太阳能帆板上,舷窗外的地球一会儿披着蔚蓝色的外衣和淡淡的云彩,一会儿又是漆黑一片。
最惊险的一段
我问:“你在操作本上写了什么字?电视上看不清。”
杨利伟笑笑说:“我就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情———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
“你的太空之旅最惊险的是哪一段?” 他说,就算返回地面吧。飞船像一个火球般急速下落,当飞船一进入“黑障区”,窗外随即传来空气被压缩的强大呼啸声,飞船与大气层产生了巨大摩擦,发出轰轰的撞击声,一瞬间飞船变成了一团大火球,舷窗外看到的仿佛是《西游记》太上老君那熊熊燃烧的炼丹炉。
好在飞船内还保持着常温。飞船与地面无法联系,晃动很大,没有人指导该如何去做,每一个动作只能靠经验和感觉。
40多公里的“黑障区”穿过后,飞船的速度已降到约每秒200米,降落伞打开……我走出舱门说出了最想说的一句话:“我为祖国自豪。”
背后的故事
杨利伟和妻子张玉梅都是辽宁绥中人。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德元是建国初期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母亲魏桂兰是中学语文老师,家中书香墨染使杨利伟从小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浓厚的求知欲使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然也有一些调皮的冒险事件让父母急出一脑门子冷汗来。
后来,杨利伟考上航校当上飞行员,成为绥中县的小名人写进了县志,张玉梅对他也就略有所闻。
“那你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我问。
玉梅爽朗一笑:“是婆婆先给我提的。我姐姐和姐夫都在军用机场工作,我是天天看着飞机起飞,伴着轰鸣声长大的。
我从小就崇拜解放军,就想当兵,可眼睛不好,没当上兵就工作了。我和婆婆都是辽宁绥中中学的教员,她主动给我提起这件事,也给我讲了杨利伟当飞行员职业的危险性。”
“那么说,这是婆婆一眼相中你的。” “我自己没当上军人,给军人当媳妇也行。”
玉梅爽快地说,“我们一见面,双方感觉都很好,书信来往感情加深,1990年底结婚了。我比利伟小一岁,今年37岁。
我29岁时生的儿子,是我给儿子起名叫杨宁康的。”
发射任务前夕的国庆节,航天员们有3天的假期。
杨利伟的父母从辽宁绥中老家来到北京,假期过后,部队政委挽留二老:“多留几天,不管是不是利伟首飞,两位老人来一次不容易,正赶上这次发射,让他们到指挥大厅看发射吧。”
2003年12月14日晚上7点多,利伟从。
4. 我心中的英雄——杨利伟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心中的英雄——杨利伟”。
2003年10月16日,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由中国人自主研发、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返航了。航天员杨利伟绕行地球14周,圆了华夏子孙千年的飞天梦。
经过21小时的“太空之旅”杨利伟迈出返回舱的第一句话是“这是祖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不错,这是杨利伟叔叔“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
是他和全部的科研人员,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让世人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曙光,看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杨利伟叔叔,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的“飞天第一人”,并不是因为他机遇好,而是因为他拥有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拥有伟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成功的背后,杨利伟叔叔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1996年,经过严格选拔,杨利伟叔叔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他要攀越的第一道阶梯是基础理论训练,3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