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历史....

如题所述

1.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在途中,他目睹了黄河船夫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并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2.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它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了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
3. 中国雄奇的山川和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光未然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在1939年春天创作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
4. 《黄河大合唱》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于1939年春天完成。同年4月13日,它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祈零指导,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很快在全国唱响,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5. 《黄河大合唱》的版本信息包括:延安版本,由冼星海在延安用简谱写成,当时由于条件艰苦,无法组成真正的管弦乐队;苏联版本,是冼星海在前苏联重新配器的版本,对主旋律及声部作了一些调整;上海乐团版本,由李焕之在1987年根据苏联版本改编;中央乐团版本,是最有影响力和传播最广的版本;钢琴伴奏版本,由瞿维来编订,主要是为了演出方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