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寻大龙湫瀑布作品原文

如题所述

八月十五日前,我踏入雁荡山,试图寻找那些名胜古迹,却发现十之七已荒芜不显。询问众多僧人,他们告诉我,最初开发这些景点的都是特立独行的人,后来的普通僧人要么为了私利侵占土地,要么因忍受不了寂寞而离去,因此,可寻的路径极少。

经过华严寺时,鲍甥带领众人攀登,探寻石龙的鼻流源头,我则留在山下。有人说,大龙湫瀑布还可以到达。于是我们在能仁寺过夜。次日清晨,雇来的向导以路途险远为由推辞前行。我决定先尝试,如果真的无法接近再离开,也没什么损失。沿着溪流前行三里,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艰险。到达龙湫庵时,僧人不在。一位瘦削的僧人指点了道路,又走了半里左右,满是蔓草的小径让人担忧。向导警告说,这里可能有毒蛇和野兽,遭遇它们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我心中怅然,返回时,老僧恰好在门口。他笑着解释,哪有走了两千里,近在咫尺却在崖前回头的道理?他愿意为我探路。

老僧手持小竿,我和仆人李吉跟随,穿过茂密的灌木丛。向导在平坦的地方停下,表示过了那里山势陡峭,无法继续。但僧人坚持说,只需跟随我的足迹。鲍甥带领我们跨过几段蔓草稀疏的地方,道路逐渐变得开阔平坦,瀑布的壮观景象映入眼帘。我们坐在岩石下欣赏了一会儿,然后返回。向导坐在草丛中,用方言咒骂老僧,声称老僧揭露了他们的谎言,定会受到羞辱。

感叹啊,古代圣贤之道早已被荒芜,人们往往认为追求远方的名胜困难重重,却不知只要有识途者引领,其实近在咫尺。孔、孟、程、朱等大儒,他们的智慧也是从普通人群中涌现,而当时君主却未能醒悟,这是多么可惜!那些向导的谎言,即使被过往的游客揭穿,也无人谴责或惩处,反而积累了深深的怨恨。更别提那些小人,他们视正直之道为威胁自己私利的障碍。这就是严光、管宁等隐士为何匿迹不出,不敢亲身实践的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