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植物有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人与植物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没有任何一种自然资源像植物一样,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植物是第一生产者,由植物吸收大地的养份、太阳的光辉、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经雨露滋润,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氧气,制造出碳水化合物,生产出各种食物、营养物质、药品和木材。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进化条件、发展条件;提供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类对于植物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无数次沉痛的教训中,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越。人类在长期生产活动中,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从狩猎、采集的劳动成果生活消耗有了剩余,对动物进行驯化饲养,对植物进行种植,产生了原始的耕养农业。由于生产活动的条件差异,人们发现从自然中获取的劳动成果,要比饲养、种植的收获费时费力,农业就成了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植物九成为人类辅助劳动对象
拓展资料
(1) 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
(2) 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处理厂”。
(3) 有人做过统计,1公顷热带雨林,在生长期每天可以制造氧气大约750千克,吸收二氧化碳大约1000千克。这样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树林,就可以满足一个人的氧气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恒定。但是,如果没有植物的话,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用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8
人与植物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没有任何一种自然资源像植物一样,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进化条件、发展条件;提供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类对于植物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无数次沉痛的教训中,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越。人类在长期生产活动中,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从狩猎、采集的劳动成果生活消耗有了剩余,对动物进行驯化饲养,对植物进行种植,产生了原始的耕养农业。由于生产活动的条件差异,人们发现从自然中获取的劳动成果,要比饲养、种植的收获费时费力,农业就成了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植物九成为人类辅助劳动对象。这种现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如果说古代植物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条件,那么近代植物已不仅仅满足人类的生存。人类利用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植物资源的培育,调整植物物种的多样化,发挥其较高的功能和效益。这种方式经过合理的有限度的利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丰富物质产品。同时增加生物资源,保护生物物种多样化,使人类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同时,取得由此产生的精神产品(包括意识形态、观念),对于人类的文明与进步,都是任何产业所不可替代的。人类对自然基础科学的研究,应用科学的研究,都离不开植物提供产品。人类的美学、艺术、文化,也离不开植物的森林、树木、花草。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需要植物物种的参与,并以此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创造文明的道德氛围。特别是森林旅游、休憩和保健的半公益性、办产业的社会功能,使公众与大自然接触,改善了社会环境面貌,增进人们身心健康,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第2个回答  2020-08-25
人类需要植物来生存。
第3个回答  2020-08-25
食物链中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