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杜甫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题所述

杜甫(712—779),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唐玄宗开元中期,他南游吴越,北临齐赵,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天宝五年(公元746年),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十年困顿,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安史之乱后,他流亡颠沛,竞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达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曾在四川节度使严武幕府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享年59岁。

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他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他曾怀着自负的心情说:“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

杜甫一生的苦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正是由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受的生活磨炼,在他思想中逐渐形成进步的成分,终于突破了封建社会的某些束缚,使他激愤的说出“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这些话来。十年长安困守,是杜甫思想变化的光辉起点;长期的流离失所又使他接近人民,体会到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因此产生和发展。

杜甫的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过程中的社会面貌,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各阶级阶层的动态、思想和他们之间的矛盾。被后人称为“诗史”。

杜甫是我国诗歌优良传统的杰出继承者和发扬者。《诗经·国风》、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六朝诗在声律艺术方面的探索以及唐初以来的诗歌成就,他都加以认真地吸取和总结。但是,杜甫的成就在当时并不被人所认识,最早给予高度评价的是元稹和韩愈。经过他们的鼓吹,杜甫的地位才得到肯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8
是一个特别有正义感的人,而且对待世间万物都特别的博爱,并且能够拥有自己的个性。
第2个回答  2020-11-08
相比于诗人李白,杜甫明显是一个现实主义情怀的诗人,心怀天下的大侠之人
第3个回答  2020-11-08
杜甫很有才华,写下了许多诗篇,他又心系天下,忧国忧民,写的都是关于民间疾苦的诗句,所以被称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