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孩子学好语文,从小学开始要养成哪几个习惯?

如题所述

2020中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拉分王,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更是学霸之间拉分的利器!

1、最拉分数的学科为什么变成了语文?

过去,都说理科容易拉开分数,但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很多家长发现,语文逐渐成了拉分厉害的科目。

📖杭州天长小学一位五年级家长说:孩子进入高年级以后,阅读和不阅读对成绩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了。现在的孩子几乎都在外面上数学培训班,很多成绩较好的孩子,校内数学考试根本不相上下。反而是语文,从低年级甚至幼儿园就能坚持有效阅读的孩子并不多。而阅读的优势往往到高年级才逐渐显现,所以,在优等生之间,往往是语文拉分厉害!

📖往远了看,在新的高考制度下,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理科的拉分空间变小,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语文,拉分容易提分难!说得语文者得高考一点都不过分!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小学不抓,中高考就会后悔,到时候想抓也来不及。未来语文的地位急剧上升。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第一重要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2、语文考试今后究竟有多难?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惊呆了众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接下来语文到底怎么学?怎么考?温儒敏透露:“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也就是说,只看教材,别说高考语文,就连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对于阅读少、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

教改后考察大量语文的超纲内容、考察全科素质成为标配,临时抱佛脚没有指望。说实话,不重视阅读,高中生已经来不及;初中生,还有救;小学生或者是更小的孩子,正当时!

3、学好语文的六大学习习惯,说起来简单坚持难!

1、勤阅读,读好书,读经典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好课堂上用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读好书、读经典。娱乐化的浅层次阅读是无效的。

一位语文名师曾经说过:学语文不阅读,再多的刷题和应试技巧也救不了你!没时间阅读怎么办?争分夺秒,见缝插针。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

从小学阶段培养阅读习惯,一旦阅读习惯养成,阅读对孩子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根本不用家长督促,他们自动会抓紧一切时间阅读!

2、勤做阅读笔记

不但要阅读,还要有效阅读。做读书比较是有效阅读最容易在家庭操作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阅读批注。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

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

1、摘抄、摘录;

2、做卡片;

3、提要钩玄;

4、写读后感。

3、勤查词典资料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

4、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这里要强调的是,朗读和背诵讲究的是童子功!童子功!童子功!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大量朗读、背诵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这样的训练是不可逆的,等到中学来补,根本不可能!

你见过几个小学不肯开口朗读,到了初中还会大声朗读的?几乎没有!

通过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5、勤于分享、探讨

要学好语文,还要学会分享。现在互联网提供了很多分享、互动和探讨的平台。

如通过互联网的提问、远程教育学习网站的在线答疑、论坛发贴等等。语文名师郭初阳老师在《如何精读一本书》讲座中曾经有个很好的建议就是,一本书读完以后,去豆瓣发帖,和网友探讨、研究,甚至是激烈的争辩。把自己的阅读感想分享出来。还可以多看看其他网友的阅读感悟,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互联网是双刃剑,人家用来打游戏、刷视频,学霸却可以用来让自己的阅读水平突飞猛进!

6、勤于练笔、写日记

语文考试的大头是写作,也是今后孩子一生必备的生存技能。

写作水平的提高,没有捷径,只有勤写!比如,坚持写日记就是学好语文的最重要的习惯。记录自己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日记还可以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刚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写得简单,语言也不一定通畅,但坚持写下去就会逐渐提高。

写作和阅读一样,一旦形成习惯,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更是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个出口。而这种习惯也同样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养成。还是那句话,习惯一旦养成,对孩子来说,阅读也好、写作也好,不是负担,而是成为一种需求。

孩子写作文半天挤不出几个字?看看这位教师妈妈的做法

自从上小学以来,果果的语文成绩都没让家长担心过。每次语文考试都在全班前几名,特别是他的作文,时常被老师拿来当范文,诵读给同学听。很多家长都羡慕果果有个教师妈妈,能够这么轻轻松松让孩子爱上写作文,可是这位教师妈妈却说:“以前孩子讲话滔滔不绝,写起作文却难以下笔,磨蹭半天不动笔,后来我从小处入手,慢慢引领孩子,才让孩子写作文没烦恼。”

到底这位教师妈妈有什么小方法教育孩子?其实她只是走了这三步……

基础第一步:先帮助孩子梳理头绪,写出简单的作文

对待完全不会写作文的孩子,爸爸妈妈应当先做好第一步:帮孩子梳理头绪,让孩子尽可能完成一篇作文,而不是让他半途而废。

有些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应该写什么,可以说脑袋空空,写出来的文字自然就干瘪无趣。但爸爸妈妈应该知道,一般小学生的作文都是记叙文,也就是“讲故事”,讲故事无非就是,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爸爸妈妈应该把这六要素强化在孩子的心里,让他至少能根据六要素写点什么出来。

学生一般有这样几种类型的作文,爸爸妈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在大脑里形成提纲。

1 .写人物——《我最喜欢的人》

(1)你喜欢的人是谁?跟你什么关系?

(2)他/她的长相是什么样的?

(3)你为什么喜欢他/她?

(4)有哪件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2 .写物品——《爱吃的水果》

(1)它是什么样的?

(2)它的颜色是怎样的?

(3)它的味道怎样?

(4)它对人们有什么作用?

(5)你喜欢它吗?

3 .写风景——《秋天的校园》

(1)这是什么时候地方?

(2)这是什么季节?

(3)有哪些景物?

(4)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5)你看到这景色有什么感受?

当孩子顺着你的引导回答出问题后,爸妈就可以告诉孩子:“你说的这些,就可以把它化成文字,那这篇文章自然就是你的作文了。”

进阶第二步:让作文更有条理、更通顺

当你的孩子能够写完一篇作文时,哪怕毫不生动,至少也是一种进步。这个时候,从基础第一步到进阶第二步,考验的就是孩子的词汇量和连贯性。

想让孩子扩充自己的词汇量,爸爸妈妈不妨买一些课外书籍给孩子,比如绘本故事或童话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到更多词汇。平时跟孩子玩查字典的游戏,让他认识更多的字词。有的爸妈还会跟孩子一起收集不同类型的词语:

颜色:白里透红、白嫩嫩、黄灿灿、红彤彤、洁白、碧绿、瓦蓝、绿油油、黑乎乎

味道:香喷喷、甜滋滋、香甜可口、清凉酸甜、又苦又涩

形状:尖尖的、弯弯的、圆滚滚、细长、椭圆

其次,想让孩子写作文有连贯性,不妨给孩子提供一些联接词,比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有的……有的……有的……”,“有时……有时……”等等。孩子可以把这些联接词抄下来贴在书桌上,随时为自己所用,慢慢地就能在考试中运用。只有把“话”说通顺了,读起来才合理。

高阶第三步:把重点的句子写得更有文采

只搭好骨架,而没有丰富的语言材料作血肉,读起来就会涩涩的、不生动。如何引导孩子将“话”中的重点句子写得更详细更具体更有文采呢?这个时候,不妨采用“语句扩充法”,逐步让孩子在分析和思考中把“话”写得更丰满些。

比如一个孩子在写作文《春天来了》的时候,有一句是“小草长出来了。”针对这句话,向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

(1)什么颜色的小草呢?

(2)它从哪里长出来?

(3)你觉得它在春天里生长高兴吗?

(4)如果不用“长”,你能想到更好的词语吗?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终于扩充写成一段话:春天来了,绿油油的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好像开心地说:“太好啦!我想要快快长大!”

带孩子常玩这样的游戏,给一个简单普通的句子,让孩子联结起一个更有文采的句子,慢慢的,孩子自然就能在考试时发挥出水平。

写作文犹如盖房子,需要慢慢打下扎实的基础。当你的孩子有写作文的烦恼时,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不要光顾着催促和鼓励,不妨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从基础第一步到进阶第二步,再到高阶第三步,一定能打开孩子的心扉,不再拒绝写作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5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从小就开始抓起了,比如说在孩子们刚出生不久的时候,就每天开始跟孩子们进行对话,教他们学会说爸爸妈妈。所以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接受的第一个语言也就是中文,接受的第一个教育也就是对语文的学习。而且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他们去学习一些阅读,给他们讲故事。通过家长给他们讲的故事,想让孩子们从这些故事中去明白一些道理,知道什么是善恶美丑,知道什么是对错,也让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去在效仿这些故事中的人物的做法。


所以说孩子们在对于语文的学习上是从小就开始耳濡目染了,但是从小学到时候开始才算是真正的对孩子们的语文进行一个系统性的学习。因为他在此前没有系统的学习拼音这些知识,所以也只是对于印象中或者是习惯上对于语言的一种表达。他们在上小学之后会开始学习拼音,通过学习拼音了之后,能够自己主动的去识字或者是学习写字。可以说小学的时候是孩子们学好语文的关键时期,有很多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对语文产生了一种厌恶心理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他们在今后的初中高中的学习生活中对语文产生一种抵制的心理,而且也会导致他们在语文的学习成绩上并不是很高。

因此一些父母要在孩子们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要抓住他们对于语文的兴趣和爱好。比如说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多去看一些有意义的书籍故事,让他们通过阅读能够自主的去抓住文章的中心。或者是学习一些优美的句子,让他们从小就有这种文学意识,这样的话也有利于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

在平时的私下生活中可以给他们买一些带拼音注本的一些阅读书籍,在周末的时候或者是放寒暑假的时候,让他们自主的去阅读这些故事书。并且让他们在观看了这些故事书之后再给家长们再复述一遍,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他们所看到的故事。这样的话也有利于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有利于孩子们练好口才以及学好语文。对于孩子们来说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在养成这些习惯之后,相信孩子们的语文成绩,一定能够有着很明显的提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30
可以每天让孩子去进行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也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同时还要多记一些好词好句,而且要多做一些语文阅读题,这样就能够将语文学得更好。
第3个回答  2021-01-29
阅读习惯和记录优美句子的习惯,阅读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写作水平和答阅读题的解题速度,记录优美的句子可以帮助孩子增加词汇量,写作文时不会词穷,表达方式更丰富。
第4个回答  2021-01-30
每天要求他们写一篇日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写作速度;然后每天都要进行阅读,从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到一些名著,让他们感受故事内容,并且感受其中的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