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身心变化的特点

如题所述

老年人身心变化特点:(1)感知方面:最常见的是视力和听力的老化。视觉分辨精细物体的能力在45岁之前有一个和缓的下降过程,45岁以后下降速度加快。老年人的言语知觉障碍,不仅由于听觉系统对不同频率声音感受性降低,听懂言语的能力也在下降;嗅觉减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嗅神经的神经纤维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同样味觉也下降。
(2)注意方面:老年人视觉注意更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注意转移的灵活性也变差。
(3)记忆方面:一般来说,记忆力从50岁开始就有所减退,70岁以后更明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近记忆”衰退,对新近接触的事物或学习的知识都忘得快。意义识记减退较少,机械记忆减退较多。
总体上说,老年人的记忆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的,并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4)思维方面:总的来说,老年人思维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衰退的速度和程度存在个体差异。表现为思维局限、固化,推理能力下降等。
(5)智力方面:成人智力分为液态、晶态智力。液态智力指与知觉整合、近事记忆、思维敏捷度、注意力、反应速度等有关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老年期下降更明显;晶态智力指与后天的知识、文化、经验积累有关的能力,如词汇、理解力、常识等,一般不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有的甚至还有所提高,直到70岁后才出现减退,且减退速度缓慢。
(6)情绪方面:由于生理老化、社会角色改变、社会交往减少以及心理机能变化等主客观原因,老年人经常会产生消极情绪体验和反应,如紧张害怕、孤独寂寞、无用失落以及抑郁焦虑等。
①失落感:由于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的改变,经济负担加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疾病困扰等因素,都会使老年人因心理不适应而产生失落感。因而可能出现两种情绪:一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二是急躁易怒,发脾气。
②孤独感: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基本单元。家庭的小型化、儿女与老人分居、丧偶、因疾病不能进行户外交往活动等都会使老年人产生孤独感。
③抑郁感:老年人离退休之后,接触社会的机会减少,与人交流的时间减少,信息的来源减少,加之衰老造成的沟通障碍,会使老年人产生抑郁感,表现为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对人冷漠,不爱讲话,等等。
④焦虑感:很多老年人担心患病,担心自理能力下降,担心给儿女加重负担,这种担心会随着衰老和疾病而加重,使老年人产生焦虑和恐惧,表现为冷漠或急躁。
(7)性格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性格特点既有持续稳定的一面,也有变化波动的一面,而稳定多于变动。容易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固执、保守、猜疑、心胸狭窄等。
老年人的性格类型①整合良好型:表现为生活满意度高、成熟、能正视新的生活;②防御型:表现为刻意追求目标,否认衰老,活到老、干到老,并乐在其中;③被动依赖型:表现为强烈依赖和盼望他人对自己提供帮助和体恤,或对外界缺乏兴趣;④整合不良型:有明显的心理问题,需在家庭照料和组织帮助下才能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3

第2个回答  2020-12-08
1 老年人心理变化特点
  1.1性格不够稳定 老年人与青壮年人相比,性格不够稳定,情绪容易变化。老年人对生平多在有意、无意中做了总结,形成了某种独特的心理模式。容易表现出主观、自信或保守、固执,当经验脱离实际,客观不能符合主观时,又会产生精神上的压力,表现为急躁、沮丧、或自卑、自怜而喜怒无常。如古人言“性气不定,止如小儿”。
  1.2产生情感抑郁 老年人与青壮年人相比,还容易产生忧、思、悲、惊、恐等负性情感而情绪抑郁。因为老年人一生之中,经历了生活的操劳,又面临着离开工作岗位后处境和地位发生的变化,以及死亡的威胁越来越提到日程上来的现实,所以常常沉溺在回忆过去之中。即使境遇顺利者,也难免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
  1.3易患疑惧心理 例如体力较差、生活自理力不从心的老人,往往需要他人协助,但又顾虑死亡,生怕增加别人负担,怕人厌烦。有的老年人惧怕生病,总怀疑有病,又不敢去检查,担心真的查出病,思想上矛盾重重、忧心仲仲[2]。久病卧床的老人,往往对疾病痊愈缺乏信心,有的甚至会产生厌世情绪,特别怕人嫌烦;一旦受刺激,甚至会寻死了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