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史明智的名言名句

如题所述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

【解析】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刘隗列传》

【解析】过于刚直就会折断,做人太清楚就不会有从属,凡事不可太过。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

【解析】治理国家的道理就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也正是如此,要先讲诚信,再学其他的。

4.智者行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解析】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不能小看任何人。

读史使人明智,《二十四史》名言警句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解析】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

【解析】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凡事都要从根本来分析。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解析】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很多时候问问自己的心。

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解析】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空想无益,不如实际行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2
1.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3.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
4.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5.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7.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8.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 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0.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11.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12.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3.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4.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1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17.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9.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0.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4.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25.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26.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27. 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28.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29.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30.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31. 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32.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33. 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
34.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3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36.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37.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38.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9.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40.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41.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42.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43.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44. 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
45.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46.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47.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48.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49.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50.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2
1.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3.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

4.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5.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7.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8.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 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0.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11.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12.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3.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4.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1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17.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9.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0.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4.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25.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26.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27. 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28.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29.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30.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31. 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32.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33. 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

34.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3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36.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37.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38.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9.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40.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第3个回答  2020-11-22
1.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3.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

4.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5.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7.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8.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 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0.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11.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12.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3.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4.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1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17.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9.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0.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第4个回答  2020-11-22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