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说慢心有九种,如人、不如人、胜人、等等,那么慢是什么意思呢?

九慢
释义: (名数)唯识述记六曰:“九慢者大乘中不见文。显扬第一云:如经说三慢类,我胜、我等、我劣。婆沙一百九十九及俱舍第十九说有九慢。”一我胜慢,于与我同等者而思我为胜,是七慢中之过慢也。二我等慢,于比我胜者而思我为等同也。三我劣慢,于比我多分胜者而思我为少劣,是即七慢中之卑慢也。四有胜我慢,思他比己为胜也,是即于胜而思己劣者,故摄于卑慢中。五有等我慢,思他与己等也,是即于等而思与己等者,故摄之于慢中。六有劣我,思他劣于己也,是即于等而思己胜者,故摄之于过慢中。七无胜我,思他于己无胜也,是即于等而思己等者,故摄之于慢中。八无等我,思他于己无等也,是即于等而思己胜者,故摄之于过慢中。九无劣我,思他于己无劣也,是即于胜而思己劣者,故摄之于卑慢中。然则此九慢者三慢之分类也。俱舍十九颂曰:“慢有七九从三。”\n\n(名数)恃己高举之烦恼,有九种:一我胜慢类、二我等慢类、三我劣慢类、四有胜我慢类、五有等我慢类、六有劣我慢类、七无胜我慢类、八无等我慢类、九无劣我慢类是也。阿毗达磨发智论二十曰:“此见取见苦所断。有九慢类:谓我胜、我等、我劣、有胜我、有等我、有劣我、无胜我、无等我、无劣我慢。有劣我者,是依见起过慢。无胜我者,是依见起慢。无等我者,是依见起过慢。无劣我者,是依见起卑慢。”盖此九慢,为从七慢中慢与过慢及卑慢三种离出者,前三慢为过慢与慢及卑慢。中三慢为卑慢与慢及过慢。后三慢为慢与过慢及卑慢。其中我胜慢者,谓我较彼为胜也。此于等而谓己胜,即过慢也。我等慢者,谓我等于彼也。此于等而谓己等,即慢也。我劣慢者,谓我较彼为劣也。此于胜而谓己劣,即卑慢也。有胜我慢者,谓他有较我胜者。此于胜而谓己劣,即卑慢也。有等我慢者,谓他有等于我者。此于等而谓己等,即慢也。有劣我慢者,谓他有较我劣者。此于等而谓己胜,即过慢也。无胜我慢者,谓他无较我胜者。此于等而谓己等,即慢也。无等我慢者,谓他无等于我者。此于等而谓己胜,即过慢也。无劣我慢者,谓他无较我劣者。此于胜而谓己劣,即卑慢也。但此乃据发智论之说所解。故俱舍论十九释前列之九慢已,即曰:“如是且依发智论释,依品类足释慢类者,且我胜慢从三慢出。谓慢、过慢、慢过慢三,由观劣等胜境别故。”是即我胜慢之中,若观劣境而谓己胜,即是慢。观等境而谓己胜,即是过慢。观胜境而谓己胜,即是慢过慢明矣。余八慢亦如是自三慢出。准于前解可知也。又详于品类足论一,大毗婆沙论百九十九,唯识论述记六等。

五毒之一,一定要降服!



我慢,自高自大,侮慢他人。“一切诸慢,凡慢有我,比贪嗔痴三毒更毒。前三毒虽毒,终有休时,独我慢一毒,在人道慢人,在鬼道慢鬼,在畜道慢畜,任居何处,有处生慢。

    中文名

    我慢

    属    性

    〈佛教用语〉

    释    义

    自高自大,侮慢他人

    出    处

    《来果禅师语录》

    类    型

    社会

    目录

    1 佛教用语

    2 我慢公案

    3 日语转意

    佛教用语

    编辑

    其义云何?如在人道慢人者,如俗人唱歌,一听,这歌不好听;鬼道慢鬼者,大鬼弄人太慢,小鬼即嫉曰:我比你还弄得快些。畜道慢畜者,如猪子初来,大猪一口含住小猪一甩;又如羊子新来,慢小羊者,大羊就欺小羊;一角甩多远。仔细看来,即将大地人与非人,见他如见父母,见你如见诸佛,将可或改。”《来果禅师语录》

    许多人求名求官,到一定层次后,并不为图利,而是心底里渴望被别人仰视、羡慕,喜欢被人前呼后拥、高人一等的那种虚荣、面子,这些都是我慢,最愚蠢了,但世人却乐此不疲。

    末学学佛以后也一样,在寺院遇年轻法师讲法,若发现法师一点口误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的见地很不错,似乎比法师还高。前段时间去一个寺院,见到一位很有名的当家大和尚,就是生不起恭敬心来,心里老有各种杂念:“不知这位大和尚修证怎样?”等等,这些都是我慢在作怪。后来想起,仅那位大和尚给一位普通居士做法事时那极其庄重、恭敬,极其认真的态度,就是一般修行人所远做不到的,那真的是内心清净的表现。

    对佛法僧三宝不敬,是极损害修行的,一切僧都是僧宝,皆应礼敬谦诚,即使个别僧人见地不如某居士,但光那戒体就值得每一位居士礼敬,因为戒是佛法的骨架,只要修行人能严格持戒,总会成就,所以,持戒居士都理当敬僧。

    那些自以为有些神通,动不动就拿维摩诘菩萨举例,自称许多居士修证、见地比和尚还高的人,或者把僧宝只局限于有修证见地的高僧,或者只礼敬当家大和尚,不礼敬年轻和尚,对一般居士就更甭说了,都不如他,这些分别心都是大我慢。

    中国近代以来,佛学后来居上,挑头的人都是居士,自以为比正宗佛教法师还高明,结果培养出来一脉靠考据来判定伪经的佛学家。近些年出来的附佛外道,自以为比佛还高的清海无、LHZ,还有带一帮徒弟,自以为都开悟的X居士,唉,多了,这些在家学佛人都是入了大我慢的魔套,他们有些说法很容易打动贪心炽盛的信众,对中国佛教破坏非常大。

    为什么法师大德很多,却从没有对外自称明心见性,自说开悟的呢,因为放下我执才能见性开悟,“我”都没了,那开悟的是谁呢,若说是佛性,佛性本来不迷,何谈开悟,若说是众生妄“我”,但“我”本虚妄。所以凡对外自称开悟的,都是大我慢的众生妄心,实未开悟。

    学佛人对不学佛的人更容易生我慢,比如,自己尚没明白,却老喜欢给人宣讲佛法,结果被人家一顿抢白,没有功德智慧说动人家,却说人愚痴。

    其实,人一放下我执,即生佛性智慧,即使不学佛的人也有智慧,有些人只是不懂理论,但很会用,如许多事业极成功人士就是这样,心地非常慈善,做事不用琢磨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任何别人处理不了的麻烦事,他一去就圆满解决,凡有这种智慧的人,都值得我们礼敬,学习。

    只有内心谦下,才能见到众生之智慧。所以,应象来果禅师说的,要把一切众生都看成佛一样,都比自己高贵智慧,对一切众生都要礼敬,这样才能去除我慢。正象苏东坡佛印那个故事一样,心中有魔,见人人皆魔,心里贪啥,就见人人贪啥,内心如佛,见人人都是佛菩萨。

    总之,我慢就相当于妄“我”之骨架,都隐藏在贪嗔痴等妄“我”皮肉内,不易觉察,一般要先消贪嗔痴,才能体会并消除我慢。我慢支撑着妄“我”,对学佛的障碍作用实际比贪嗔痴更顽固。我慢大时,刀枪不入,众生的本具佛性都会被我慢这个壳子罩住,就很难和佛菩萨、大德的加持形成感应。

    所以,学佛特别强调要虔诚恭敬,要五体投地地磕头,就是要把学佛的最大障碍——我慢消掉,去掉了我慢,就通透了,念经、念佛就能直入心性了。

    我慢公案

    编辑

    禅宗有个公案,宋朝高峰妙禅师为了对治自己的昏沉,於是在峭壁上的妙高台打坐,妙高台很小,只有一个人的位置那麼大。如果打瞌睡就会从峭壁上摔下来。起初很有效,日子久了,又开始昏沉。有一天打坐时竟然睡著了,一不留神,栽了下去。掉到半山腰时,忽然觉得有人双手接住他,又把他送到妙高台上。

    禅师问:“是谁?”空中有声音说:“我是护法韦陀:”禅师一听,觉得连韦陀菩萨都来护持我,不觉有一丝丝的我慢心升起来了。於是问:“世间像我这样用功的人有多少?” 韦陀护法回答: “像你这样的人比恒河沙还多。你现在起了我慢心,我二十世不再护持你。”禅师听了很惭愧,很难过,立刻至诚忏悔,心想:“如今韦陀菩萨已不护我了,但为了出离生死,纵然摔死,我也不下座。”就又开始精进用功。不久,又不自觉的昏沉,落了下去,在半空中惊醒过来,心想,这下必死无疑。在快落到地面时,又被一双手接住,捧送回座。

    禅师又问:“是谁?”空中回答:“护法韦陀”“你不是说二十世不再护我的吗?” “因为你真诚忏悔的一念心,已超过二十世!”禅师听了,豁然开悟。原来,就在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不想未来的当下一念。一念心超过二十世,也就超过无量劫。所谓“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微尘刹土不隔毫端。”用功就在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不想未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作主,站得住、站得长的那念心上用功。

    日语转意

    编辑

    意为“忍耐,忍受,容忍,抑制”以及“原谅,饶恕”(《日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8
此九种慢相,乃是人的烦恼,不善心所,贪嗔痴慢疑,慢心烦恼的细分。有七慢,第一次见有九慢,划分得更细。慢是傲慢的意思。追问

因为里面说了 傲慢以外 还有自卑属于卑慢 这个就不是傲慢了 所以问慢是什么意思

第2个回答  2020-09-28
慢就是傲慢。
慢,过慢,增上慢,卑劣慢等
比如卑劣慢,自已不如人。却生傲慢心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增上慢是双方差不多水平。半斤八两。确定自已为斤别人为两。斤比两大。不认输。追问

卑劣慢怎么会是傲慢呢?

追答

是的。不如人,又不承认

慢有七种:慢,过慢,慢过慢,增上慢,邪慢,我慢,卑劣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28
慢就是傲慢。一个人以为有一个不变的主体”我“存在,站在”我“的立场,以”我“为中心,这个人就会生起各种慢心。要消除慢,就得从根本上理解并掌握: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主体”我“。追问

如果慢是傲慢 怎么还有卑慢的说法?

追答

”于多分胜,谓己少劣,名为卑慢”。意思是说,实际情况是对方胜过自己很多,但因为自己很傲慢的缘故,所以就认为自己只差对方一点点,这就是“卑慢”,也叫“卑劣慢”,简单地讲, 就是觉得自己没有实际情况那么差。 所谓“令心高举,总立慢名”。“卑慢”也是因为自己的傲慢才存在的。
总之,有“我”就难免会有“慢”。

第4个回答  2020-09-28
世间万物万事的慢慢开化自己的心灵去开悟、而且是渐渐的醒悟、懂得、能知能觉察的悟透。稍微迟迟地理解到懂得的慢的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