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词牌名)详细资料大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8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另有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厉声教《满江红·浩浩长江》、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等。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满江红 馆藏地点 :青田县江南大道136-6号 所属年代 :近现代 所属博物馆 :青田石雕博物馆 所属地区 :浙江丽水
词牌沿革,格律说明,格律对照,典范词作,

词牌沿革

满江红,调名来源说法不一。一说调名咏水草。满江红是一种生长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秋冬时节,它的叶内含有很多花青素,群体呈现一片红色,所以叫作满江红。一说调名咏江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词有“日出江花红胜火”之句,描绘太阳出来光照江水的美丽景象。一说调名咏曲名。清毛先舒《填词名解》和清冯金伯《词苑萃编》等书记载,唐朱庆余志怪小说《冥音录》中载有“上江虹”曲名,后转易“上”“虹”二字得《满江红》调名。 《词谱》卷二十二:“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宋人填者最多,其体不一。今以柳词为正体,其余各以类列。《乐章集》注仙吕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平韵词,只有姜词一体,宋元人俱如此填。”姜夔平韵《满江红》词序:《满江红》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如末句云‘无心扑’三字,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谐音律。予欲以平韵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闻远岸箫鼓声,问之舟师,云:‘居人为此湖神姥寿也。’予因祝曰:‘得一席风径至居巢,当以平韵《满江红》为迎送神曲。’言讫,风与笔俱驶,顷刻而成。末句云:‘闻佩环’,则协律矣。书以绿笺,沉于白浪。辛亥正月晦也。是岁六月,复过祠下,因刻之柱间。有客来自居巢云:‘土人祠姥,辄能歌此词。’按曹操至潘须口,孙权遗操书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操曰:‘孙权不欺孤。’乃撤军还。潘须口与东关相近,江湖水之所出入。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归功于姥云。”贺铸词名《念良游》,又名《伤春曲》。王吉昌词名《满江红慢》。陈维崧词名《怅怅词》。 此为北宋新声,柳永词为创调之作。柳永四词,两首俗词表达市民妇女情感,另两首为羁旅行役之词。它们都属仙吕调,即夷则宫,其基音较高,故有激越之感。此调在南宋至清代都可付诸歌喉。清代《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有几支《满江红》曲。1920年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发现另一古曲,所配之词是元代萨都剌的,声情悲壮雄浑。1925年由杨荫浏将岳飞词配此古曲,词曲契合,艺术效果极佳,自此广为传唱。岳飞词与柳永“暮雨初收”词格律相同,为宋人通用之正体。此调为换头曲,后段自第六句始与前段相同。后段第一句之三字句第一字应为平声,岳词作“靖”,偶异。词中可平可仄之字较多,宋人作者极众。调中有三个四字句,一个五字句,两个灵活的八字句,四个可以对偶的七字句,六个三字句。其基本句式为奇句,三字句与七字句的配合,造成奔放与急促的声情;又由于有三个平声句脚与仄声句脚相配,形成拗怒的声情;四字句、八字句及对偶句的穿插又使此调和婉而多变化。因而此调之表情既丰富又具特色,可表达清新绵邈之情,亦可表达悲壮激越之情。辛弃疾三十三首之中如“点火樱桃”“家住江南”“敲碎离愁”三词清新而和婉,如写春归的:“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藤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未得。”宋季宫人王清惠《题驿壁》一词悲痛愤激而声韵谐美,词云:“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玉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恒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此调前后段各两个七字句,可以不对偶,但以对偶为佳,如张先的“过雨小桃红未透,舞烟新柳青犹弱”,苏轼的“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周邦彦的“芳草连天迷远望,宝香薰被成孤宿”。后段过变四个三字句是要求对偶的。但有两对偶的如辛弃疾的“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有一个对偶的如刘辰翁的“记犹是,卿卿惜;空复见,谁谁摘”;也有一、二句对偶,三、四句不对偶的。《词谱》于此调列十四体,但实际上仅有仄韵与平韵两体。南宋姜夔创一体,将原调仄韵改为平韵,字数、句式、韵数皆与正体相同。此后词人赵以夫、吴文英、彭元逊、张炎等少数作品偶用此体,但声情效果与正体颇异。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代表。此调押仄声韵者以柳词此体为定格,若张词之多押两韵,戴词之多押一韵,吕词之减字,苏、赵、辛、柳、杜词之添字,以及叶词之句读异同,王词之句读全异,皆变格也。 周紫芝词前后两结“问向晚、谁欲画渔蓑,寒江立”,“便准拟、一醉广寒宫,千山白”,“向晚”、“准拟”四字俱仄声。“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功名”、“梅花”四字俱平声。程垓词“但独褰、幽幌悄无音,伤离别”,“问甚时、重理锦囊书,从头说”,“独”字、“甚”字俱仄声,“褰”字、“时”字俱平声,均属正体,填者不拘。 又换头四句原属六字折腰两句,当以此词之平仄为定格,如谱内张词、戴词亦为合格,若蔡伸词起句之“并兰舟”,“舟”字平声。范成大词起句之“志千里”,“志”字仄声。袁去华词第二句之“道傍李”,“道”字仄声。曹冠词第三句之“醉梦里”,“醉”字仄声。杨炎昶词第四句之“酒无力”,“酒”字仄声,非定格也。 又侯寘词后段第六句“经营拂掠”,“拂”字入声。张炎词结句“白鸥识”,“白”字入声,此皆以入作平,不注可仄。 又苏轼词后段第七句“欲向佳人诉离恨”,“离”字平声。柳词别首后段第九句“待到头,终究问伊著”,“著”字仄声。赵师侠词结句“无杜宇”,“杜”字仄声,此皆偶误,亦不注可平可仄。 按张孝祥词前段第三、四句“动远思、空江小艇,高丘乔水”,“高”字平声。范成大词后段第六句“桃根双楫”,“桃”字平声。 变体一,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以张元干《满江红·春水连天》为代表。此与柳词同,惟前段第五句、后段第七句皆押韵异。 按程珌“颇恨登临”词前段第五、六句“当日卧龙商略处,秦淮王气真何许”,后段第七、八句“可笑唐人无意度,却言此虎凌波去”,正与此同。 变体二,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以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为代表。此与柳词同,惟换头句多押一韵。 按晁补之“莫话南征”词“清时事,羁游意,尽付与,狂歌醉”,段 克己词“活国手,谈天口,都付与,尊中酒”正与此同。 此词后段第五、六句作上三下六句法,宋词如此者甚多,如柳词别首之“尽思量,休又怎生休得”,周紫芝词“又何如,聊遣舞衣红湿”皆与此同。 变体三,双调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吕渭老《满江红·燕拂危樯》为代表。此亦柳词体,惟前段第三句减二字异。 按程垓词“况人间元似,泛家浮宅”,吕本中词“对一川平野,数椽茅屋”,康与之词“正青春未老,流莺方歇”,严羽词“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俱与此同。 变体四,双调八十九字,前段七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吕渭老《满江红·晚浴新凉》为代表。此亦柳词体,惟前段第三句减四字。 按吕词别首“笑语移时”词“鲜明是、晚来妆饰”正与此同。 变体五,双调九十四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苏轼《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为代表。此亦与柳词同,惟后段第七句添一字。 按苏轼别首“忧喜相寻”词后段第七、八句“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李婴“荆楚风烟”词“君不见、凌烟冠剑客,何人气貌长似旧”,正与此同。 变体六,双调九十四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赵鼎《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为代表。此亦与柳词同,惟后段第八句添一字。 按李昴英“薄冷催霜”词后段第七、八句“万里寒云迷北斗,望远峰夕照类西顾”正与此同。 变体七,双调九十四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为代表。此亦与柳词同,惟前段第三句添一字异。 变体八,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以柳永《满江红·万恨千愁》为代表。此即“暮雨初收”词体,惟前段第五、六句,后段第七、八句各添一衬字,又“意”字、“事”字皆押韵。 变体九,双调九十四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杜衍《满江红·无利无名》为代表。此词见《花草粹编》,采之《言行录》,即柳词九十三字型。惟前段第一句平仄不同,第二句添一衬字作四字两句,若减去衬字,则“无荣辱无烦无恼”仍是上三下四句法,便合调矣。 变体十,双调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叶梦得《满江红·雪后郊原》为代表。此亦与柳词同,惟前段第三、四句作三字一句、六字一句异。 变体十一,双调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以叶梦得《满江红·重阳赏菊,时予已除代》为代表。此亦与柳词同,惟后段起句作六字一句异。 变体十二,双调九十二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八句七仄韵。以王之道《满江红·竹马来迎》为代表。此词前后段两结及换头句句读与诸家全异。 变体十三,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以姜夔《满江红·仙姥来时》为代表。此调押平声韵者只有此体,句读与仄韵词同。 此词两结三字句并用“平仄平”,吴文英、彭元逊、彭芳远、李琳诸词皆然。 按吴词前段第一、二句“竹下门敲,又呼起、蝴蝶梦清”,“竹”字仄声,“呼”字平声。又一首“云气楼台,分一派、沧浪翠蓬”,“分”字、“浪”字俱平声。第三、四句“闲里看、邻墙梅子,几度生仁”,“里”字仄声,“邻”字平声,“几”字仄声。彭词“西楼外、天低水涌,龙挟秋吟”,“水”字仄声。吴词第五、六句“风送流花时过岸,浪摇晴练欲飞空”,“风”字平声,“浪”字仄声。彭词“衔尽吴花成鹿苑,人间不恨雨和风”,“不”字仄声。吴词第七句“算鲛宫,只隔一红尘”,“鲛”字平声,“只”字仄声。彭词后段第一、二、三、四句“山雾湿,倚熏笼,垂㔩叶,鬓酥融”,“雾”字、“倚”字俱仄声,“熏”字、“垂”字俱平声,“㔩”字仄声。第五、六句“恨宫云一朵,飞过空同”,“宫”字平声,“一”字仄声,“飞”字平声。吴词第七句“秋色未教飞尽雁”,“未”字仄声。李词“佛界三千笼日月”,“佛”字仄声。第八句“仙楼十二挂星辰”,“仙”字平声,“十”字仄声。吴词第九句“看高鸿飞上碧云中”,“高”字平声。彭词“问故人、忍更负东风”,“忍”字仄声。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暮雨初收》 中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 。中中中、中平中仄,中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 。仄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 。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 。几许渔人横短艇,尽将灯火归村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 。 平中仄,平中 。平中仄,平平 。中中中中中,中中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 。中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 。 桐江好,烟漠 。波似染,山如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 变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春水连天》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 春水连天,桃花浪、几番风 。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 。绿遍芳洲生杜 ,楚帆带雨烟中 。认向来、沙嘴共停桡,伤飘
平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韵。 寒犹在,衾偏 。肠欲断,愁难 。倚蓬窗无寐,引杯孤 。寒食清明都过 ,可怜辜负年时 。想小楼、日日望孤舟,人如 变体二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赤壁怀古》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烈炬鱼龙 。卷江波、一鼓困曹瞒,今如
平仄 ,平平 。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 江上 ,江边 。形胜地,兴亡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 。问道旁、杨柳为谁青,摇金 变体三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燕拂危樯》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 燕拂危樯,斜日外、数峰凝 。正暗潮生渚,暮风飘 。初过南村沽酒市,连空十顷菱花 。想故人、轻箑障游丝,闻遥
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句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 鱼与雁,通消 。心与梦,空牵 。到如今相见,怎生休 。斜抱琵琶传密意,一襟新月横空 。问甚时、同做醉中仙,烟霞 变体四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晚浴新凉》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 晚浴新凉,风蒲乱、松梢见 。庭阴静、暮蝉啼 。萤绕井阑帘入燕,荷香兰气供摇 。赖晚来、一雨洗游尘,无些
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 心下事,峰重 。人甚处,星明 。想行云应在,凤凰城 。曾约佳期同菊蕊,当时共指灯花 。据眼前、何日是西风,吹凉 变体五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 东武城南,新堤固、涟漪初 。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 。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试向江边 。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
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 官里事,何时 。风雨外,无多 。相将泛曲水,满城争 。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座上皆豪 。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 变体六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 惨结秋阴,西风送、丝丝雨 湿 。凝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 。欲往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连南 。但修眉、一抹有无中,遥山 。 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 天涯路,江上 。肠已断,头应 。空搔首兴叹,暮年离 。欲待忘忧除是酒,奈酒行欲尽愁无 。便挽将、江水入尊罍,浇胸 变体七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点火樱桃》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 点火樱桃,照一架、酴醾如 。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 。 平平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读仄仄仄平平,平平 。 层楼望,春山 。家何在,烟波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 变体八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万恨千愁》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 。 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 。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滋 。可惜许、枕前多少 。到如今、两总无终 。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 。 平平仄,平平 。平仄仄句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 添伤感,消何 。空只恁,厌厌 。无人处思量,几度垂 。不曾得、都来些子 。甚恁底、抵死难拌 。待到头、终久问伊著,如何 变体九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无利无名》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 无名无利,无荣无辱,无烦无 。夜灯前、独歌独酌,独吟独 。又值群山初雪满,又兼明月交光 。便假饶、百岁拟如何,从他 。 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 知富贵,谁能 。知功业,何时 。算箪瓢金玉,所争多 。一瞬光阴何足道,但思行乐常不 。待春来、携酒殢东风,眠芳 变体十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雪后郊原》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 雪后郊原,烟林外、梅花初 。春欲半,犹自探春消 。一眼平芜看不尽,夜来小雨摧新 。笑去年、携酒折花人,花应 。 平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 兰舟漾,城南 。云影淡,天容 。绕风漪十顷,暖浮晴 。恰是槎头收钓处,坐中仍有江南 。问如何、两桨下茹溪,吞云 变体 十一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满江红·重阳赏菊,时予已除代》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 一朵黄花,先催报、秋归消 。满芳枝凝露,为谁装 。便向尊前拌醉倒,古今同是东篱 。问何须、特地赋归来,抛彭 。 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 回首去年时 ,开口笑,真难 。使君今那更,自成行 。霜鬓不辞重插满,他年此会何人 。记多情、曾伴小阑乾,亲攀 变体 十二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竹马来迎》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 竹马来迎,留不住、寸心如 。历湖滨、须濡相望,近同吴 。阙里风流今未 ,此行报政看期 。已验永沂富有国,千古曾无 。 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平 。平仄平 ,仄平平 。平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 。 多谢润沾枯 ,令我神思清 。新命欢 ,两邦情 。明日西风帆卷 ,高樯到处旌麾 。忽相思、吾当往,谁谓三山 变体 十三 格律对照例词:《满江红·仙姥来时》 中仄平平,中中仄、平中仄 。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 。中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 。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平仄 。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 。旌旗与、乱云俱下,依约前 。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 。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 。 平中仄,中仄 。中中仄句仄平 。仄中平中仄句中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 。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平仄 。 神奇处,君试 。奠淮右,阻江 。遣六丁雷电,别守东 。应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 。又怎知、人在小江楼,帘影 。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词作

    北宋·张先《满江红·飘尽寒梅》 北宋·柳永《满江红·万恨千愁》 北宋·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北宋·周邦彦《满江红·昼日移阴》 北宋·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南宋·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南宋·辛弃疾《满江红·暮春》 南宋·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南宋·吴潜《满江红·金陵乌衣园》 南宋·陆游《满江红·危堞朱栏》 南宋·范成大《满江红·冬至》 南宋·刘克庄《满江红·金甲琱戈》 南宋·吴文英《满江红·甲辰岁盘门外寓居过重午》 南宋·王清惠《满江红·太液芙蓉》 金末元初·段克己《满江红·雨后荒园》 元·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 明·陆容《满江红·咏竹》 明·文征明《满江红·拂拭残碑》 清·纳兰性德《满江红·为问封姨》 清·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近现代·厉声教《满江红·浩浩长江》 近现代· *** 《满江红·悼左权同志》 近现代· ***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