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古诗

如题所述

01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

全诗旨在写静,却以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处理,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02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人曾满怀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03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

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

04 《秋日湖上》

唐·薛莹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千百年不断发生的事都有随着太湖上的水面浮浮沉沉,俱随着湖水向东流去。

名利争夺、打打杀杀都随着历史的车轮销为匿迹。唯一不变的,只是那一道江水。

05 《辛夷坞》

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1
1.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6.山中

唐代: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7.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第2个回答  2021-04-01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三章,通篇只六字变换,大概好算是《诗经》里写得最高古简单的一首。方玉润这个人,最懂文学,他说此诗“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轻灵动人,考据家说不出来。

后世的诗歌,古乐府《江南曲》“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最像《芣苢》。这样的诗,看似人人能作却最难作,犹如烧菜,蛮鱼蛮肉好烧,家常菜要烧得好吃,才是真本事。我读此诗,极佩服作者的手段,也佩服孔夫子的眼光。《芣苢》的千古传唱,或者永远消失,都在孔夫子一念之间,这两千五百多年的一念,于中国文学史,真可谓千钧一发,十分危险。孔夫子毕竟是孔夫子,倘落村夫子之手,《芣苢》必在被删之列。做一个好编辑,实在不比作者容易,韩昌黎有《马说》,变换几个字,不妨说:世有好编辑,然后有好诗;好诗常有,而好编辑不常有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