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助听器能听见,听不清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戴上助听器能听见声音,但听不清讲话内容,这是神经性耳聋常见的一大特点。神经性耳聋是因为内耳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的听觉传导通路或中枢各级神经元受损害,致使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发生障碍。此类耳聋的医治效果不佳,只能通过佩戴助听器来补偿你的听损,让你听不到的声音补偿到你能听到的范围内,这种神经性耳聋患者,很容易出现佩戴助听器后,听得见声音,听不清讲话内容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耳聋时间较长,致使大脑感知分析能力下降,这是多数老人会出现的,这也与人的年龄和身体机能退化有关系。现在应该按以下方法:1、这种神经性耳聋患者使用助听器后,与其说话语速要慢、发音要清晰、声音大小适中即可。2、另外如患者双耳都有听力损失,建议双耳同时佩戴,这样言语分辨率会比单耳佩戴助听器好很多。3、前期尽量在室内佩戴使用,和使用者对话的时候,最好一个一个的讲话,多人同时对使用说话,会给使用者分辨声音造成困扰。4、一定要让使用者坚持佩戴,佩戴时间由短到长,佩戴适应后,患者会欣喜地发现戴上助听器后可以慢慢与人交流了。5、助听器佩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后,需要到验配中心根据佩戴情况进行助听器调整,这样才能达到最佳佩戴效果。佩戴助听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耐心,通过一段时间的助听器佩戴后,一定会听得越来越好。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同,听不清楚的原因也有差异 :通常来说,人类听觉会“用进废退”,长时间听力损失不仅会造成听力下降加速,听神经的言语解析度也大大降低,会出现“听得见,听不清楚”的情况。如果自身的听力基础和言语辨别能力太差,会降低助听器的使用效果。因此听力专家建议:老年人有听力损失应尽早选配助听器,早配助听器可保持听神经及大脑刺激,延缓脑神经萎缩。如果听力下降很多年,大脑会随着时间遗忘很多声音,这样即使能听见但仍然无法分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5
助听器本身是一个放大器,所以当我们有听力损失的时候可以通过验配助听器来补偿听力。我们都知道配眼镜要测视力,那配助听器自然也要测听力。但测听力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过程,需要测不同频率的损失各是多少,然后来调节助听器的补偿度。
戴上助听器后能听见,但是听不清听不懂是怎么回事?
可能是因为聋哑时间长了,分辨功能有所退化了,助听器只是一个辅助听声工具,不能代替正常耳朵,听不听得清楚与自身的分辨率有关系。其次,刚佩戴助听器后,有一个适应过程,需要慢慢来适应各种声音。每天坚持佩戴适应了也就会有帮助的。
助听器是帮助我们听声音,但它无法分辨声音。分辨声音是需要长时间地佩戴助听器才能理解声音的意思。也就是说,每个初戴助听器的人,一开始可能并不适应,逐步适应后慢慢锻炼,也能慢慢提高听觉分辨能力,也就相对能听得清。如果属中枢神经性耳聋患者,也称蜗后性听力障碍者,这种情况就比较严重些,这是因为这些人的听觉神经衰退的缘故,虽刚佩戴助听器仍听不清或听不懂,但还是建议坚持佩戴助听器,这样才能刺激听觉神经,避免更大程度的衰退。
听到,听清,听懂。这是一个大脑皮层系统的反应。那么有听力损失的人出现不同的问题。有的是听不到,有的是听不清楚,有的是听不懂。一般正规的听力中心检查完听力结果后,听力师会告诉你属于什么性质的听力损失的。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人一般情况下对于噪声环境下的聆听效果并不理想,同样地,他们也对声音频率的辨别能力下降,导致听得不好。那么戴上助听器以后仅仅是把收集声音的能力补偿到了,而内耳损伤以及大脑的分辨处理能力还是原来的样子,因此想要获得更多的语言理解能力,也就是听懂更多,在保证助听器选配得当的前提下,也需要自己去不断适应和努力,做好对声音的康复锻炼,同时也可以看口型、听新闻联播等方式锻炼。
第2个回答  2022-08-04
1、自身的言语分辨能力本身较差。需要一个漫长的康复过程。先以听到声音为主,慢慢刺激听觉系统。
2、单耳选配。研究表明70%单耳佩戴患者后期都会抱怨还是听不清。双耳佩戴能提高尤其噪声环境下的言语清晰度、声音的立体感和方向性。
3、干预得太晚了。有些人等到听力下降到重度、极重度的情况才来选配,到那个时候效果大都分辨能力很弱,听到听不清,就像器官用进废退,越用越灵活,不用会渐渐退化
4、听神经病等。听神经病等用户本身的分辨能力较纯音听力结果呈不同比例的下降,助听效果一般都较弱。
第3个回答  2022-04-05
这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助听器的质量不够好,听的效果比较差,另一种原因就是调解的频率不对
相似回答